新能源车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
锂。
由于电动车发展迅猛,电车几乎成了新能源车的唯一表现形式。尽管氢能源车产业链投入巨大,但产出有限,全球年销量只有几万辆,距离广泛民用还遥遥无期。
电动车的核心是动力电池,目前量产商用都是锂电池(又细分为三元锂电和磷酸铁锂)。
中国的锂资源够用不?会不会出现燃油车时代原油大规模进口的情况?
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走出去,去南美澳洲等已探明的锂矿地区收购参股锂矿;另一条腿是加大国内找矿力度。
2025年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中国锂矿找矿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的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最为神奇的是盐湖提锂技术,中国最先将该技术产业化,并迅速带来了效益。
遍布青藏高原的盐湖,成为新的现代化工业时代的“血液”。
一、中国盐湖挂牌
2024年9月,盐湖股份发布公告称,为加快共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集团,其实际控制人青海国资委、控股股东青海国投与中国五矿拟共同组建中国盐湖。2024年10月,中国盐湖在青海西宁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中国五矿持股53%,青海国投持股28.2706%,青海国资委持股18.7294%。
在古代,盐湖是用来晒盐的,又叫池盐。青海的池盐叫青盐,又名大盐。
历史记载:从阔半寸,形似石,味甚甜美。
进入工业化时代,盐湖里的钾又成为香饽饽。物美价廉的青海钾肥,以盐湖股份(前身是青海钾肥厂)为主,保障着河南、湖北、四川、山东等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作物。
为了深度挖掘盐湖资源,进行多元化转型,盐湖股份引入了镁生产线。
没想到这是公司历史上最糟糕的一次投资转型。
二、从盐湖提镁到盐湖提锂
全球镁市场供过于求,加上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镁产品价格长期低迷,影响了公司的收入和利润。
盐湖股份采用的镁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与国内外先进的镁生产厂家相比,其在能耗、原材料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
尽管镁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整体市场需求增长缓慢,未能有效拉动镁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
2017年投产以来,镁业务一直亏损。
由于未对该项目进行充分的评估,进口的设备在高原上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整个项目被迫不断追加投资,超过400亿仍不能正常投产。
事后证明,庞大的银行贷款带来的利息支出,让公司资金周转困难,资金成本不堪重负。
2012年起,公司的利息支出从上年的9000多万直线飙升到了3.5亿,由于当年的净利润超过25亿,这样的利息负担还不算重。但是随后一路突飞猛进,到2018年,公司的利息支出已经超过20亿。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利息支出应该量力而为,超过净利润10%就属于偏高,如果超过净利润30%就是负担过重了。而近几年来,盐湖股份的利息支出远超净利润,说明公司的资金使用成本过高,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巨大的阻力。
之后连年亏损,戴上了ST的帽子。
2018年,公司出售金属镁一体化项目、PVC一体化项目、综合利用一、二期项目等,结果这些劣质资产并不受欢迎,打包后的资产六次流拍。最终,剥离掉的资产被汇信资产管理以30亿元接收。
幸运的是,公司很快迎来了盐湖提锂技术。
公司依托中国青海省丰富的盐湖资源,尤其是柴达木盆地的盐湖,拥有丰富的锂、钾、镁等矿产资源。锂资源储量巨大,锂离子浓度高,具备大规模开采的条件。
相比传统的锂矿石,盐湖提锂具有成本低、环保性高等优势,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近年来,盐湖股份不断扩展现有的提锂产能,以满足全球对锂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迅速成长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锂盐供应商之一。
三、业绩下滑
公司尚未发布2024年业绩,不过从2024年三季报可以得出结论,大概率业绩不佳。
数据来源:iFind
公司在前三季度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主要受钾肥和碳酸锂市场价格下跌的影响,导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以下是对其2024年三季报的详细分析: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4.49亿元,同比下降33.83%。其中,第三季度营收32.12亿元,同比下降44.95%。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1.41亿元,同比下降43.91%;扣非净利润30.7亿元,同比下降44.22%。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29亿元,同比增长84.95%,但环比下降27.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33亿元,同比下降48.45%,主要因氯化钾和碳酸锂产品价格下跌导致收入减少。
公司两大核心产品都遇到了量价双跌的情况。
1、钾肥业务
前三季度氯化钾产销350万吨和317万吨,其中第三季度产销124万吨和93万吨,销量环比下降36.9%,主要因下游需求偏弱。前三季度国内钾肥均价2533元/吨,同比下降16.1%;第三季度均价2500元/吨,环比小幅回升3.6%。
2、碳酸锂业务
前三季度碳酸锂产销3.1万吨和2.8万吨,其中第三季度产销1.2万吨和0.8万吨,库存增加至5180吨,主要因市场需求疲软。
前三季度国内电碳均价9.5万元/吨,同比下降67.8%;第三季度均价8万元/吨,环比下降24.3%,锂价持续下跌。
随着中国盐湖的成立和股权的变动,公司未来业绩有望回升。
一方面,国内钾肥价格下跌空间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钾肥生产企业,产能500万吨,基本盘稳固。
另一方面,公司4万吨碳酸锂扩产项目进展顺利,在2024年底投产,未来有望通过产能扩张和成本优势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