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春节”里,相互欣赏、彼此贴近

本报记者 王添艺


英国伦敦新春庆典 伦敦华埠商会供图


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的舞狮排练 新华社记者 许咏政 摄

作为历经25年培育打造的文化交流品牌,乙巳春节前后,“欢乐春节”又一次用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场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与全球民众共享新春欢乐。

1月25日,当1200架无人机点亮马来西亚吉隆坡夜空,各界嘉宾共同为醒狮点睛,2025年“欢乐春节”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适逢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欢乐春节”再次凭借海外高影响力和广覆盖面,推动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与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友好传递。

“泰中两国连续20余载合作举办‘欢乐春节’,意义非凡,加深了泰中两国的密切合作和伟大友谊。”在2025年泰国“欢乐春节”开幕式上,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索拉翁表示,共庆春节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途径。

2025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中意建交55周年、中丹建交75周年、中加建交55周年。在大国外交的舞台上,“欢乐春节”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奏出喜乐的节拍。当10余万泰国民众和华人华侨身着节日盛装,在张灯结彩的曼谷耀华力路唐人街一起逛庙会、赏花灯,两种文明也在节日的氛围中相互欣赏、彼此贴近。

春节承载着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是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在比利时,小朋友们亲手拓印了桃花坞木版年画;在马来西亚,100名武术爱好者共同舞动“马中友谊瑞狮”;在毛里求斯,“投壶”游戏前排起长龙;还有在希腊登台的昆曲,在俄罗斯亮相的打城戏,在保加利亚展演的花灯戏,在德国、法国巡演的英歌舞……在“欢乐春节”活动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跨越山河、走进五洲,让世界人民感受、触摸、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共享春节的欢乐氛围。

“欢乐春节”的许多活动已连续举办多届,成为当地民众一年一度的春日之约。“春节已经成为我们的家庭节日。”白俄罗斯白中友协副主席阿莉娜·格里什克维奇观察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白俄罗斯家庭在“欢乐春节”的影响推动下过起了春节,丰富的节日活动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明斯克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欢乐春节”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该品牌活动25年来持续创新表达形式,不断探索以外国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推动春节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有机融合,从而碰撞出新的火花。

连日来,龙舞、武术等展示表演亮相荷兰海牙冰球赛、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等赛场,场馆内精心布置的中国元素,让体育竞技与春节热闹联名。“欢乐春节”春风化雨般地融入阿联酋汽车文化,举办新能源车春节大巡游活动,以中国新能源车的强劲动力,跑出中阿友好合作的加速度;融入新西兰的夏日海滩,举办派对嘉年华;融入约旦校园,举办汉服走秀;融入数字科技,将“春节”和“北京中轴线”两大世界文化遗产以“中轴奇妙夜——虚拟现实(VR)展”的形式呈现给瑞典民众……在各国各地,春节元素融入城市夜景、扮靓公共交通,走进校园、博物馆、社区、家庭,融入当地人的文化生活。

同时,2025年“欢乐春节”还配合“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新春有礼 一起过节”中国文创新春海外推广等活动打出“组合拳”。北京、河南、四川、福建、浙江、江苏、吉林等省区市带着丰富的旅游产品亮相活动,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春节期间到访中国,与中国人民共同体验春节文化的魅力,让旅游推广和文化传播形成合力。

春节期间,近20个国家举办“全球彩灯点亮活动”,美国帝国大厦、阿联酋哈利法塔、意大利安托内利尖塔、马来西亚石油双塔等全球地标建筑纷纷点亮“中国红”。春节的足迹跨越四海五洲,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共同的节日氛围中携手共进,新的一年中外文化交流与友好合作的新篇章由此展开。

申遗成功后,亚洲年节味更足

本报记者 李荣坤


在越南河内举办的2025海洋国际灯会 海天文化供图

春节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成为亚洲多国共同庆祝的文化盛事。今年“欢乐春节”期间,从东南亚的热带群岛到中东的沙漠绿洲,从东亚的霓虹都市到南亚的古老城邦,亚洲多地以多样化形式共庆新春佳节,让中国年味香飘四海,在文明互鉴中书写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印度尼西亚的春节庆典因“春节”申遗成功而显得格外热烈。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举办新春招待会,邀请“行走的年夜饭”辽菜制作团队助阵。春节期间,举办了“2025中国电影展”“新春快闪”“文化的碰撞·闪亮的火花——中华文化节”等多项重要文化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王思平介绍,印度尼西亚9家孔子学院举办了丰富的活动,向当地学生介绍中国春节文化。同时,侨团侨社的新春活动也层出不穷。2月6日至12日,举办丹戎布拉大学孔子学院(坤甸)元宵文化展暨中华文化展览和体验展,让印度尼西亚民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春节文化。

中东地区的春节庆祝活动以“科技感”为关键词。1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温暖迎春·欢乐春节”新能源车大巡游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迪拜举行。这场巡游汇聚了中国13家车企的60多辆新能源车,它们以独特的涂装展示了“温暖迎春·欢乐春节”和“吉祥蛇”的标识,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同时,由中国山东艺术团、阿联酋民间歌舞团和当地功夫团队带来的精彩演出,让2万余名中外民众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当地专门为中国春节准备的烟花在阿布扎比夜空绽放,向全球华侨华人送上美好的蛇年新春祝福。

1月25日晚,2025年“欢乐春节”全球启动仪式暨“欢乐春节 五洲同欢”演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无人机展示出“中马友谊万岁”的字样和长城的图案。

在越南河内,2025海洋国际灯会也正式亮相。2025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和中越人文交流年,豫园灯会携手海天文化呈献“山海奇豫记”灯会,成为中越友谊的生动见证,陪伴中越两国人民共同度过华灯璀璨的欢乐春节。

新加坡的春节庆祝活动聚焦文化深度。1月25日,“礼乐天下”孔子文化体验活动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行,逾200名民众通过“六艺”互动探寻儒家智慧。参与者既可临摹《论语》,体验射箭、投壶等传统技艺,也能在团扇上绘制融合南洋风格的春节图案,让“仁义礼智信”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走入当地生活。

在日本东京,地标性建筑东京塔在除夕夜披上喜庆的“中国红”,塔身亮起“迎春”二字,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点灯仪式上,200余名中日儿童合唱《友谊地久天长》,2025个印有大熊猫与宝可梦图案的气球缓缓升空,为东京塔增添了别样的节日氛围。

文明互鉴育新机,亚洲共绘同心圆。2025年“欢乐春节”以文化为纽带,将美食、艺术、科技等元素编织成跨越国界的“情感共同体”,凸显了亚洲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神内核。春节成为联结亚洲、对话全球的精神桥梁。

尼罗河上泛龙舟,非洲集市忙

本报记者 张 影


2025年“欢乐春节”活动走进尼日利亚校园 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从撒哈拉沙漠到开普敦,从印度洋畔到大西洋岸,“中国红”与非洲大地斑斓的色彩交相辉映,书写着文明交融的崭新叙事——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非洲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这一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前夕,尼罗河上,击鼓声、呐喊声、加油声交织,埃及龙舟爱好者组队竞技。“尼罗泛龙舟”春节主题活动在开罗吉萨游艇俱乐部举办。舞狮表演、龙舟竞技、美食品鉴、书法展示等互动体验环节,让人们沉浸在多元文化传统交融的绚烂诗行之中。

“中国红”传递着新春的美好祝福。当“欢乐春节”主题视频在非洲第一高楼——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标志塔亮相,夜色中的标志塔披上喜庆的“中国红”,交替呈现“中埃友好”和“新春快乐”中阿文祝福文字,“欢乐春节”品牌活动标志与2025年吉祥物——吉祥蛇图案交相辉映,“中国年”的暖色在城市的脉络中悄然蔓延。

而在塞舌尔首都维多利亚市,“小本钟”也首次点亮“中国红”。“小本钟”是维多利亚市钟楼的别称,于1903年建成。作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小本钟”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小本钟”点亮“中国红”,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大西洋畔,2025摩洛哥“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在三城欢乐联动。在拉巴特巴赫尼尼剧场的“欢乐春节·新春音乐会”上,四川音乐学院的艺术家们创新演绎了《嬉游曲》《梁祝》等经典旋律,还自创改编了摩洛哥传统歌曲《赐予你的美丽》;在卡萨布兰卡联合国广场,“欢乐春节·中国庙会”活动现场,来自成都的绳编、剪纸、木版拓印、糖画等非遗互动项目,唤起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向往;在梅克内斯梅拉赫利雅得区文化艺术中心,舞蹈、弦乐、变脸、武术、民乐等精彩节目轮番登场。

春节的文化符号从中国向非洲漂流。爆竹声声、锣鼓齐鸣,“欢乐春节”花车和“你好!中国”花车亮相唐人街街头,2025年“欢乐春节”花车巡游和新春集市活动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开启。巡游路线从传统的唐人街延伸至毛里求斯著名旅游地标蔻丹广场,突出了文旅融合。巡游队伍将随行的民众带到了新春集市,非遗展、汉服、书法、美食等让人们流连忘返。

少林武术、太极拳法、川剧变脸、南非祖鲁舞……在南非开普敦华人社区主办的第三届“开普敦中国年”活动上,华人华侨与当地艺术家、民众携手奉上文化盛宴。“中国年”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

贝宁中国文化中心户外剧场,张灯结彩,年味十足。非洲西部国家贝宁在其第一大城市科托努迎来了首届“春晚”。“贝宁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演员带来了精彩的歌舞《站在草原望北京》《梨花颂》等,非洲演员演绎了别开生面的舞龙舞狮。两国观众的笑声与掌声构成了最直白的文化对话——春节在非洲土壤里扎下了跨越山海的年味之根。

欧洲 买年货、吃饺子、看晚会

本报记者 李欣然


英国伦敦新春庆典 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供图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国文化体验活动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奥斯坦金诺电视塔、“莫斯科太阳”摩天轮……今年春节,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许多地标都亮起了“中国红”。除夕当日,2025“中国春节文化节”在莫斯科马涅什广场开幕,当地民众聚集在广场上,品尝着中国的特色美食,感受“舌尖上的春节”。今年是莫斯科继2024年以来第二次举办大规模春节系列庆祝活动,文化节期间,全俄展览中心、莫斯科动物园等当地主要景点持续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让俄罗斯民众在欢乐的氛围中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阵阵锣鼓声中,舞狮队跳跃翻飞,英国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上,已连续举办了23年的伦敦新春庆典今年也如约而至。此次活动吸引了超过70万英国市民和各地游客参与。漫步在广场和唐人街上,人们不仅能品尝地道的中国美食,还能买年货、体验非遗。当天恰逢正月初五——中国传统年俗中“迎财神”的日子,“财神爷”也现身活动现场,用满含吉祥寓意的红包将新春的祝福传递给当地民众。

在法国,“金蛇献瑞”春节联欢晚会在巴黎莫加多尔剧院上演。此次晚会以庆祝“春节”申遗成功为主题,为巴黎带来了首个非遗“春晚”。演出现场,《夜深沉》《花好月圆》等节目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之美;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涵盖了呼麦、乌力格尔等多项非遗技艺,尽显草原的奔放与深沉;中法音乐家还以乐会友,合奏了《兰亭序》《前世今生》等乐曲,让不同国家的乐器碰撞出火花,引来观众热烈的掌声。

除了音乐,美食亦承载和展现了中国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拉近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春节期间,“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之“品味中国年夜饭”烹饪课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课。课上,厨艺老师向德国学员讲解了春节文化、年夜饭的含义以及每道菜的吉祥寓意等,并带领大家做了一桌特别的年夜饭。餐桌上,饺子馅鲜美、松鼠鳜鱼酸甜酥脆,学员和老师围坐在一起,在温馨的氛围和美味的菜肴中体会春节独有的温情和节日氛围。

今年正值中意建交55周年,当地时间2月2日,2025年“喜迎新春·舞龙舞狮”大联欢活动在意大利米兰和平门公园举行。舞狮和舞龙的队伍随着鼓点激昂起舞,戏曲、民族服装秀等轮番上演,精彩纷呈的节目营造出浓厚的春节气息,以文化为纽带,增进了中意两国人民的友谊。

今年是中瑞建交75周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文化中心,2025年“金蛇贺岁”欢乐春节系列交流活动文艺演出拉开帷幕:舞蹈《墨舞风云》将中国传统武术和现代街舞有机融合;《贵妃醉酒》以华美的歌舞带观众“穿越”到中国盛唐宫廷;中瑞全体演员还合唱了双语版《友谊地久天长》,歌颂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同时,文化中心还举办了非遗体验活动,糖画、哈氏风筝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亮相,吸引了当地市民参观、体验。

大洋洲 南半球点亮“中国红”

本报记者 刘源隆


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当地居民在多元族裔喜迎欢乐春节活动中展示中国书法作品。 新华社发(孟韬 摄)

春节期间,大洋洲多国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以“中国红”为纽带,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促进跨文化交流。

1月24日,中国驻瑙鲁使馆举行庆祝中瑙复交一周年暨2025年春节招待会。瑙鲁各界人士、外国驻瑙使节、中资机构及华侨华人300余人出席。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合唱瑙鲁歌曲,共同庆祝春节。

1月25日,2025年欢乐春节·斐济庙会在斐济首都苏瓦开幕,手绘折扇、景德镇陶瓷等非遗展示受到苏瓦当地民众的喜爱。当天,斐济邮政与斐济中国文化中心还联合发行蛇年生肖邮票,为2025“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今年适逢中斐建交50周年,双方将深化合作,传承友谊。”中国驻斐济大使周剑表示,今年春节活动包括非遗展览、美食节、新春音乐会等,涵盖艺术、美食、教育等多个领域,开展中国驻斐济使馆“温暖迎春”侨界招待会,启动华人来斐170周年图片展,200余名华侨华人、留学生等共话团圆。

1月25日,奥克兰“新春花市同乐日”热闹开幕,年货摊位与民俗表演汇聚人气,民众沉浸于浓厚的节日氛围中。2月1日,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毛利会堂举办多元族裔春节文艺演出,来自30多个族裔的表演者以音乐舞蹈展现文化多样性,近千名观众共同见证这一盛况。

1月28日除夕夜,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上演了一场盛大的中澳联合音乐会,上百位艺术家以经典旋律辞旧迎新,吸引数千观众到场。

与此同时,墨尔本拥有130年历史的市政厅首次披上“中国红”,这座西式建筑与东方色彩交融,成为当地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的焦点。墨尔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红”灯光从除夕夜持续至次日清晨,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与祝福。

从悉尼歌剧院的交响乐到墨尔本市政厅的灯光秀,从奥克兰的新春市集到斐济的艺术展览,大洋洲多国以多样形式庆祝中国春节,既彰显了华人华侨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体现了当地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文化交流正成为深化国际友谊的桥梁,助力“中国红”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福”到美洲

本报记者 卢 旭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福到了”春节文化活动走进美国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供图

春节期间,美洲多个国家都用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中国蛇年春节。加拿大、阿根廷的地标性建筑点亮“中国红”,活动吸引了众多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游客驻足观看,一起感受春节气氛。

为欢庆中国蛇年春节,加拿大多伦多的地标建筑——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尼亚加拉大瀑布在正月初一亮起“中国红”。加拿大艾伯塔省卡尔加里市地标建筑——卡尔加里塔,也在除夕和正月初一点亮“中国红”。夜幕降临,卡尔加里塔身披红光,营造出浓浓的节庆氛围。

在南美洲,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女人桥、五月广场等8处地标建筑也点亮“中国红”,共庆蛇年新春。

春节期间,巴西春节联欢晚会在巴西圣保罗举办。中国的歌曲、民族舞蹈、杂技、魔术轮番登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现场观众有人挥舞着巴中两国的国旗,有人高举手机拍照,点点星光与舞台灯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闪耀的欢乐海洋。

值得一提的是,1月23日至2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在美国纽约联合主办“福到了”系列春节文化活动。传统舞狮、民乐表演、拓印福字、漆扇制作等活动先后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联合国总部、新泽西交响乐团、林肯中心、华美协进社等机构呈现,吸引包括各国政府官员、外交使节、华人华侨等超万人参与。

此次活动以恭王府历史文化和福文化为主题,将春节传统文化、习俗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选取传统舞狮及民乐表演、静态服饰展示和互动装置打卡等形式,并结合拓印“福”字、漆扇制作、结绳、剪纸等特色研学手工体验项目,向美国观众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传递中国新年的祝福与美好愿景。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表示,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此次活动是对中国春节文化的一次精彩演绎,向外国民众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5年2月13日《中国文化报》

第5-8版刊发特别报道

《欢乐春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