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中的田宝荣朱萌 摄

山西晋中的平遥古城里,身着短褐、头顶瓜皮帽的平遥田隆祥油花花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57岁的田宝荣推着货郎车走街串巷,笑呵呵地给往来游客分发平遥非遗美食——油花花。

2025“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活动启动以来,平遥古城内外繁盛热闹。前边是舞龙、舞狮,后边是抬阁、秧歌,自成一派的田宝荣在色彩鲜艳、浩浩荡荡的巡街表演队伍中尤为显眼。“晋商万里走天涯,出门必带油花花嘞……”田宝荣一声悠长的吆喝仿佛穿越百年,在古城街巷间回荡。

创办于2006年的“平遥中国年”,已成为颇具知名度的品牌节庆活动,每年吸引着数十万名中外游客。在田宝荣的记忆中,平遥的春节一直如此热闹,彩车巡游、闹红火、唱大戏,正月里的平遥日日热闹不停。

今年,“平遥中国年”举办了“蛇‘启’吉祥年”“蛇‘期’幸福年”“蛇‘祈’平安年”三大板块15项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平遥中国年”更有年味,也更具国际范。

“油花花谐音荣华华或又发发,是过去晋商走南闯北的干粮,也是平遥逢年过节必备的待客美食,家家户户从腊月就开始做。”田宝荣幼时家里的年味儿便是油香扑鼻的油花花味。1994年,他随母亲学习糕点和油炸贡品制作技艺。2017年,他和儿子田龙在曹家堡村创办平遥县田隆祥糕点加工坊。“过去它是年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开始把它当作茶点、零食。”田宝荣说,糕点加工坊规模不大,聘请的30多位工人都是邻里街坊。

早上7点30分,田宝荣整理好“装备”,出发前往平遥古城巡街演出的同时,糕点加工坊也开启了一天的准备工作。这几年,田宝荣的儿子、儿媳专注技艺传承,持续改良工艺与口味。除了传统的甜味、咸味,还开发了玉米面、高粱面、黑米面等粗粮口味,发展出九连环、长长久久、钱袋子等造型的油花花。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他的儿媳每天早上还带着工人开启直播,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展。

有了儿子、儿媳做帮手,田宝荣有了更多时间专注于非遗的传承和推广。这几年,他积极参加各类文旅推介活动和非遗展销会,为每个好奇围观的游客介绍平遥。为了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2019年起,他穿上古代小贩服饰,推着手推车,吆喝着从母亲那里传承下来的叫卖号子,展示着晋商的精气神。

对于性格本分内敛的田宝荣来说,当众吆喝、表演并不容易。“小小的油花花,珍藏着平遥人心中魂牵梦绕的乡情和珍贵记忆,也凝聚着百年晋商良心做人、诚信做事、敢想敢干、吃苦耐劳的精神。”田宝荣笑着说。

近年来,平遥制定了加大保护力度、活态传承文化、创新产业发展、深化文旅融合四大类47项具体任务,先后建成了展示137项非遗技艺的非遗馆。

“其实,我有个很大很大的新年愿望,说出来又怕别人笑话我不切实际。”巡街结束,换上一身常服的田宝荣看起来淳朴、憨厚。他略显局促地挠了挠头,鼓起勇气说:“咱平遥人就是靠着一根扁担、一辆推车走出了晋商路,我想推着我的小车走出平遥、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平遥非遗,了解晋商文化。”对自己的新年愿望,田宝荣眼中满是憧憬。

2025年2月13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田掌柜”想吆喝到全世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