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晚,湖北仙桃,那匹跳江救人的7岁“白龙”马还是去世了,尽管专家进行了多轮抢救,但仍因病情过重走了,一直陪在他身边的,是他的主人依立拜。
此前(正月初七),三人一马在江中接力勇救落水者的视频,一经上网,便感动了万千网友。尤其是依立拜骑着白龙马下水救人的飒爽英姿,让人经久难忘。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白龙马突患重病,持续恶化。原来,马儿系突发肠绞窄,此病一旦发作,据说肠道缠在一起,死亡率很高。 虽说仙桃市全力组织抢救,最终仍无力回天,白龙马永远离开了我们。
当时,仙桃市为三人和这匹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表彰大会”,给它戴上了大红花,特意为其准备了草料,嘉奖其“见义勇为”。
这几天,三人一马的下水救人的事迹被全网刷屏,被网友们疯狂点赞,尤其是这匹白龙马,更是受到了来自全网最高规格的礼遇。
对此,必须对仙桃点一个大大的赞,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动物间的生死与共、和谐相处。
但是,似乎并不是所有的见义勇为都会有像仙桃救人这件事一样最好的结果,比如说河南郑玉锋的遭遇就是这样,这也正是今天写下这篇文章的初心。
那是2010年,河南新蔡,身为镇政 府联防队员的郑玉锋在制止一起抢劫时,不幸被歹徒用匕 首刺伤, 造成二级伤残。为此, 后来他被授予了“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
让他想不到的是,见义勇为的他在返岗时发现被解雇辞退了,询问辞退的理由,镇政 府也是三缄其口。
为了这事,郑玉锋将镇政 府告上了法庭,法 院也判决镇政 府和他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是,15年过去了,那本“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证书也早已泛黄,但他的问题至今都没有解决。
我不知道,这个镇政 府怎么会如此大胆,既挑战法律规定,更挑战道德底线。郑玉锋明明见义勇为而受伤,本该大力表彰才是,反倒被无情解雇,这是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吗?即使是腿受伤无法胜任联防队员工作,完全可以调整岗位,而不应该一辞了之,这不让英雄寒心吗?
看看距离不远的湖北仙桃,这才是坚守正确价值导向的样子。如此乱作为,已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不知河南有关部门是否能看得到,如不尽快及时纠正,很有可能形成更大的负面舆情,真的不能再拖了。
结合上面表面上看似毫无关联其实联系紧密的2件事情,下面我再就“白马封神VS英雄流泪”这个话题,剖析一下白马升仙与英雄坠地的这组平行世界中社会善意所突显的人格分裂问题。
01 魔幻开篇:当白马的鬃毛镀上金边,英雄的血痕正在结痂
江面升腾的雾气里,白龙马的雕像正在某些短视频平台,被百万支虚拟蜡烛供奉。而300公里外的河南,郑玉锋的失业证明正躺在信 访办积灰的档案柜中无人处理。
我今天之所以发此文,是看到白龙马被网友疯狂点赞和顶礼膜拜,数据显示,此类新闻日均收割10万次感动,而郑玉锋见义勇为的维 权报道,却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如沉入死水微澜,一点水花都没,平均转发量不足5千。这并不是点赞白龙马不该,这是它应得的。只是这个镇政 府如此对待一个见义勇为的平民英雄,实在让人寒心。
其实,打开网页看看,这样的事情并非孤例。其对比相当强烈、极具讽刺:哈尔滨的导盲犬因挡刀获赠终身狗粮时,南京的一位保安队长为制服歹徒致残后仍在医保窗口排队,同样可以让人唏嘘。
只想说,我们给动物披上锦旗的同时,不能让救人的英雄流泪,不能让人性在制度齿轮间磨损殆尽。我们得想想,当热搜开始区分“值得流泪”和“活该受难”的对象时,是否意味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尺正在发生诡异的形变?
02 荒诞剧场:那些不断上演的黑色幽默,让人惊诧
不知大家可曾看到过,凌晨的朋友圈,有人点赞转发《忠犬护主》短视频时,配了几个流泪的痛哭表情,但却在早高峰地铁、公交车里对孕妇、老人的求助眼神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前段时间大S的病逝引发全网震动,天天上热搜,但对我们真正的明星——“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黄老的逝世,又有几人知?
更有权威数据显示,2023年的网 络慈善捐赠额已突破了80亿,而街头救助站所接收的实物捐赠即同比下降37%。这能说明什么?说明喜欢做的是云端的圣徒,更喜欢在数字的神殿里供奉那些虚拟的善良,唯独在现实世界中践行着精准的冷漠。这还能说明,我们的善并不是丧失了,而是更隐晦了,担心在现实中波及无辜的自己。
还记得吗?前段时间,那个在郑州暴雨中砸车救人的退伍兵王磊,竟在三个月后收到了车辆损坏赔偿诉讼书,让人寒不寒心?
据最高法统计数据,近五年来,各类见义勇为者被起诉的案件年均增长了12.6%,而《好人法》规定的免责条款在基层法 院适用率不足四成,法 院尚且如此,乡镇政 府有关部门能好到哪儿去?
这就是制度下的迷局,上梁很正,但下梁歪了,如果有法不依,那还要法做什么?当142部法规筑起的保护墙,却抵不过一纸《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时,制度下的系统漏洞正在吞噬本来就不多的人性微光。
据说,成都茶馆里的某些精算师们发明了一个新公式:救落水者成本=诉讼概率(48%)×误工费(日均386元)+心理创伤治疗费(预估2.3万)。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成本仅是道德谴责而已。
有数据显示,在某个短视频平台道歉模板下载量累计高达670万次的今天,这种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此导向之下,以后还有谁会挺身而出,还有谁会见义勇为?
03 破 局实验:能否给冰冷算法装上良知芯片?
当下,弗洛伊德在《群体心理学》中揭示的防御机制正在这个数字时代不断变异:我们通过为动物共情、为动物流泪来缓解对当前人性沦丧的焦虑,难怪现在养猫养狗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爱的人不靠谱,那干脆转而爱猫爱狗好了。
不过,这就像给我们受伤的伤口上贴上一个能治愈心灵的卡通图案创可贴,只是寻找一份心灵的安慰罢了,伤还在痛,心也在痛。
据武汉大学社会实验显示,观看萌宠救人视频的受试者,其现实助人意愿反而下降19%,这表明虚拟感动正在透支真实善意,不能不说,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更为吊诡的是,现在的善意越来越明码标价了,但人性的恶也越来越明显。就拿某地推出 “见义勇为积分落户”政策来说,自从政策实施后,当地举报他人伪造救人证明的案件激增230%,颇具讽刺意味。
要知道,人类的善意一旦被标上价格,立刻就催生出了配套的黑色产业链,这就是人性使然,别考验人性。
那么,面对这种状况,我们究竟如何破 局?能否给那些冰冷的算法装上良知的芯片或者安上善良的翅膀?
杭州就曾开必须要过一个名为“人性实验室”的实验,AI系统曾进行10万次道德推演:当摄像头捕捉到老人跌倒,区块链自动存证施救过程,社区积分系统即时到账奖励,法律援助AI同步启动风控扫描。这套“善意三体模型”的测试显示,街头救助率提升了41%。
成都的菜市场,80岁张奶奶的电子秤已能自动识别缺斤短两,也会播报“您刚才多付的2元已转入盲人按摩师救助基金”。
在未来,如果能给冰冷的算法装上良知的芯片,科技或许能织就新的道德经纬,让利他行为获得肉眼可见的回报,不失为一种发展的可能。
04 结语
当白龙马一夜封神,深藏善良的人们,请不要让良心退化成冷血动物的鳞片。我们需要的不是封神台,而是让郑玉锋们都能体面行走的人间——那里没有圣徒与罪人的撕裂,只有平凡人守护平凡的勇气,在制度与科技构筑的防护网里,安静生长。
提醒大家,当善意成为一种奢侈品 ,我们千万别再用点赞去消磨甚至杀死我们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