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工作千头万绪,治理触角如何延伸到“最后一米”?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如何激发?干群关系如何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拉得更近?

针对这些问题,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湖头镇深入调研,充分研判,创新“千长共治”、村民大会、积分制等治理模式,让“小胡同”“大会议”“小积分”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的新实践。

让村庄治理更精细

“大婶子,快来看啊,这条胡同的名字竟是‘兴亮’。”

“啊,真的假的?我瞅瞅……”初冬的午后,西城子村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聚在一起闲聊。抬头间,村民王淑娟好似发现了“新大陆”,不由得惊呼。

“不光有‘兴亮’胡同,还有‘秀合’胡同,‘兰波’胡同……”村民们纷纷议论开来。

用村民名字命名胡同的做法源于湖头镇开展的“千长共治”活动。湖头镇共有52个自然村、5.4万人,大小胡同、街巷千余个,如何将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是个难题。


沂南县湖头镇西城子村村民在一起讨论村内胡同长墙绘。于祯茂/摄

2024年以来,湖头镇扎实高效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工作,践行下沉到村户理念,创建“千长共治”治理品牌,探索实施了“一网统管 千长共治”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了“村民+胡同长+网格”三级网格管理体系。除“胡同长”以外,湖头镇还有“网格长”“楼长”等,共计1053名。为激励他们履职尽责,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可以用他们的名字命名其负责的胡同。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获得感”,也进一步促进了村庄精细化管理。

李兴亮就是西城子村的一名胡同长。他所在胡同共有26户人家。每天,李兴亮都要在自己负责的胡同里转几趟。调解邻里纠纷、照看孤寡老人、清理环境卫生、收集社情民意……都是他的日常工作。

“我们在全镇61个基础网格上,进一步缩小优化单元网格。以10—20户为胡同划分单元,自荐、民主推荐胡同长,彻底解决网眼过大问题。”湖头镇党委副书记崔晓峰说。全镇1053名网格长、胡同长、楼长中有党员、退休教师、镇人大代表、退役军人等。他们既是联络群众的“吹哨员”、解决矛盾纠纷的“服务员”,还是乡风文明的“宣传员”,是农村基层治理最微小却又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

“村里人都说街道干净了、邻里矛盾少了,我觉得村里近期的变化,胡同长功不可没。”湖头镇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姜金秒手拿厚厚的胡同长实绩记录本说,“这里记录着每名胡同长每天所干的工作,每项工作都有积分。”

“量化管理、积分激励、落后退出是保障‘千长共治’长效化的三大机制。”崔晓峰说,全镇制定统一的“胡同长”“网格长”等履职积分量化管理制度,把每月10日主题党日同时确定为“活动日”,并根据履职赋分情况定期开展“优秀胡同长”“最美网格长”等评选活动,对于工作积极性不高、积分连续3个月靠后的,则重新推荐。

胡同长、网格长的设立,实现了群众事群众帮,邻里事邻里办,让小事不出胡同、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村镇。截至目前,湖头镇胡同长共处置排查事项231件,上报事项182件,镇12345群众诉求量与同期相比下降19.6%,群众满意度得到持续提高,基层精细治理的社会成效初步显现。

村民大会让群众参与更直接

黄昏渐隐,夜色轻拢。2024年10月2日傍晚,湖头镇齐家店子村文化广场的同心小院里,早已人头攒动,来了近百人。

“这还不到7点,就这么多人啦!比看电影还积极嘞。”“听说今天‘同心小院’夜课堂要讲好政策,我得赶紧来听听。”傍晚,村民们吃过晚饭就聚集到了这里听政策、论发展。近年来,这样的场景在湖头镇各村十分常见。

2024年以来,湖头镇为激发广大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村民与村级组织的双向互动,在各村探索开展了村民大会。依托该载体,先后开展了“同心小院”夜课堂、惠民政策我来讲、警情发布站、百姓故事汇等活动,把政策法规、村情村务、村庄建设、矛盾调解、产业发展等搬到大会上,通过直面村民、直面问题、现场解决的方式,让村民参与村庄治理,“就地”解决村内大小事。

湖头镇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杨杰在谈到村民大会的成效时表示,把村里的事搬到会上,让大家一起评、一起商、一起议、一起解决,不仅能够倒逼村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履职尽责,还能有效解决对“一把手”权力缺乏监管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基层议事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在湖头村2024年9月份的一次“村情发布会”上,村民赵振和提到该村前村到后村的轱辘沟路段道路崎岖,建议重新修建。会上,村党支部书记赵振山表示将专题召开村“两委”会进行研究,讨论如何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

2024年11月15日,这条长500米的通村道路修建完成。“现在村里办事就是有效率,我们说话还是有用的,村民大会为我们提供了平台。”村民赵振和说。

以村民大会为平台,干部和群众“面对面”商量村里的大小事,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完善了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湖头镇52个自然村利用“同心小院”夜课堂讨论村级事务200余件,实施村民共建项目20余个,参与群众近5000名。

小积分让村民自治更积极

湖头镇深入探索并实施了积分制管理制度,将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等七个关键领域进行细致分类、量化评估,设立了包含26个大项118个小项的正向积分和16个大项47个小项的负向积分清单。通过正面激励与负面督促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

一大早,湖头镇东城子村的李勋龙就早早起床,整理好衣物后骑着电动车前往湖头镇卫生院。“请先登记一下,积分卡放在这边就行。”医生孙文浩轻车熟路地将李勋龙的信息登记好,引导他前往查体中心。

“我们与卫生院联合推出了健康查体、减免医疗费‘积分助健康’管理活动,全镇积分排名前200名的村民可到乡镇卫生院免费健康查体,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村民的健康水平,又能让村民充当政策的‘宣传员’。”湖头镇党委副书记曹荣强说。


沂南县湖头镇齐店子村村民在蒲公英超市用积分卡兑换物品。于祯茂/摄

探索积分制应用管理,不光让村民有“面子”更要有“里子”。湖头镇创新引入评先树优资格认定、享受免费医疗服务、参与合作社分红等多元化、高价值的积分回馈机制。同时也在不断挖掘和丰富“积分制”的实体管理方式,如建立蒲公英超市,让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物品,有效激发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内生动力,促使群众的观念从“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积极转变。

“我平常在家没事的时候,就参加村里组织的孝心食堂做饭、房前屋后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都是些顺手的小事,没想到村里还给我在蒲公英超市积了分,还用积分兑换了日用品。”手里拿着用“美德积分”兑换的物品,从齐家店子村蒲公英超市走出来的刘守凤激动地说。

为更精准地记录积分情况,湖头镇实行“一日一记录”“一月一审核”“一季一公示”的工作模式,积分申请可通过口头、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申报给网格区积分制管理负责人,也可由网格负责人根据实际掌握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其后通过审核、公示,确保积分公平公正。

“我们现在的蒲公英超市,主要实行村集体与村商店、超市合作,实行积分实物兑换制,村民可根据积累下的分数来兑换相应的实物或服务。‘积分+实物奖励’,这种‘随时奖’让村民有了成就感,甚至有些村民反映,参与公共事务既得实惠,又有‘面子’,荣誉感十足。”湖头镇人大主席代恩全说。

积分让基层社会治理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潜移默化中把文明乡风种进群众心田。

现在,在湖头镇积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走街串巷的胡同长成了最“可爱”的人,村民大会成了村民参与村庄发展和治理的“发声筒”。“通过探索穿透式胡同长社会治理模式,让全镇工作有了抓手”,湖头镇党委书记周连锋说,“持续系统地推进村民大会和积分制,使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得到全面激发,乡村振兴镇域发展有了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湖头镇人民政府)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3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