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塔、寺、宫殿这样的建筑相比,天文台总给人更加现代、更加科技的感觉,其实对于以土地为生的古人来说,天文是和日常耕作、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天文台的历史比人们想象的都要久远,而在我国最古老的一座当属河南商丘的火神台。



火神台的名字听起来和天文台不搭界,它的得名来自于一个上古时代的人物——阏伯。阏伯被尊称为“商祖”,他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民间有传说“阏伯盗火”,类似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从宙斯处偷火种的故事。



阏伯一生为百姓做了许多事,死后依然受到人们敬仰,被喻为“火神”,而他建造用来观察星象的阏伯台也被称作“火神台”。这座观星遗址距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



火神台位于台基之上,高于景区其他建筑,周围遍植高大的松柏,白天看庄严肃穆,晚上周围灯光亮起,又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上古时代曾设立“火正”一职管理黎民百姓,最早担任者是祝融,帝尧时期阏伯继任,职责也有所转变,主要负责管理天上的大火星,此“火”为天象非人间烟火,却在后世千百年的流传中最终和“火神”有了关系,阏伯也有了“火正始祖”的称号。





沿着台阶走上来,经过山门就是阏伯庙,庙宇正殿上方挂着“离宫正位”的匾额,金身阏伯像端坐其中,供人们祭拜。





站在高处回望整个景区,主要建筑都坐落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沿中轴对称分布,布局方正规矩,体现了我国古代“尊者居中”的传统观念和等级制度。





每年春节期间都是火神台最热闹的时节,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的火神台庙会已有数千年历史,被称为中原四大庙会之一,这段时间前来打卡,可以看到许多沿承了千年的春节民俗项目。



如今的火神台不仅有观象台、商祖祠,还新建了三商门、华商广场、博物馆、戏台等建筑,全部为仿古设计,为景区增加人文气息的同时丝毫没有违和感。





当地有“不到火神台,不算到商丘”的说法,如果有时间不妨选在下午到晚上前来打卡。夜幕降临,美轮美奂的花灯点缀其间,仿佛走进了充满奇幻和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中,走进了深沉厚重的千年华夏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