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再次走进仙市镇杨柳溪畔。原以为枯水期能见到石拱桥下方的老石板桥,结果再次失之交臂,只好沿杨柳溪逆流而上继续寻迹,重访自贡乡野保存较好的会馆建筑——南和村南华宫。
杨柳溪石拱桥建于清代,是历史上仙滩至沿滩的陆路盐运通道,现在被旁边的公路桥所取代,油菜花开,古桥流水,颇有点江南水乡的韵味。
杨柳溪石拱桥是一座组合桥,北端为单孔弧形桥,南端为石板平桥,北高南低。桥面长28.4米,桥高6.5米,造型独特。现为自贡市历史建筑。
站在拱顶俯瞰南侧的石板平桥,还是颇有点登高的感觉。
杨柳溪石拱桥其实是一座桥上桥,下方还有一座石板平桥,可惜现在的水位淹没了下桥,只能见到杨柳溪石拱桥的唯美倒影。
沿杨柳溪逆流而上继续寻迹,两岸油菜田已暂露花朵,再过段时间这里将是何等美丽啊!
新建的沿滩到仙市的快速通道飞跨杨柳溪
穿越公路桥后,眼前的山体岩石明显可以看出有开凿取石的痕迹。
不知不觉,已抵达南和村南华宫坎下的池塘,可惜如今绿植繁密不能欣赏到南华宫的倒影。
沿着乡间继续继续上行,气势非凡的南和村南华宫建筑群终于映入眼帘。
南和村南华宫坐东向西,建筑呈四合院式布局、砖木结构,牌楼式山门显得格外气派。
山门顶部雕凿有“南华宫”三个大字,字体浑厚有力,神韵不减当年。
山门的门楣是一幅“双龙戏珠”浮雕图,楹联刻有对联一副:上联是“东粤着神功护国策封承业润”,下联是“西川崇祀典梵宫骏聚壮南华”。山门后即为戏台,层高立马降低,所以透过大门能看到石阶上的部分正殿。
正殿面阔三间,陡檐飞拱,屋脊高耸,“原汁原味“的木仟子栅栏保存相当完整。
由于南华宫依山而建,其院坝向下有一定斜度。山门和前殿为一体的复合式建筑,门厅面阔7间,戏台左右各有配殿,以廊道连接,可惜廊道后来改建为现代砖房。
从正殿廊檐下眺望戏台颇有古韵悠悠的意境
现在南和村南华宫为敬老院使用,正殿内部已改造为活动中心。
正殿廊檐两侧有拱门连接侧院和厢房
左右侧院的小天井均保存较为完好
正殿廊檐顶为卷棚式,其卷云墩不仅精美,还保留着彩绘图纹,最下方是月梁。
站在右侧拱门后,洞见整个正殿的廊道。
南华宫正殿与厢房之间都有高大且精美的风火墙环绕衔接
用步梯连接戏台左右配殿,可惜现在仅存一侧步梯。
戏台楼板下方的支撑梁木满满的岁月沧桑感
南华宫戏台顶部并不是藻井,而是传统的抬梁式架构。
戏台与山门交界处的屋顶、墙体、排水沟、木结构完美展现了当时的建筑技艺
从戏台再看正殿,南和村南华宫不愧为自贡地区乡野保存较好的会馆建筑。
从南华宫出来,早春的油菜花已开始绽放。
杨柳溪在此形成了天然的大石滩,利用地形这里修建了人行便桥,上游十几米修建了一座堰闸,前方的公路正是沿滩至仙市的快速通道。
过桥之后,回望堰闸,结束此次寻迹杨柳溪之旅。
早春寻迹仙市杨柳溪畔,既有水乡韵味的古桥流水,又有自贡乡野保存最完整的会馆建筑,更有原汁原味的乡间风光。随着气温不断上升,不妨去杨柳溪畔寻找美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