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正值中国传统元宵佳节,由南通市文化馆、崇川区文明办主办,伶工学社、新城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承办的“非遗闹元宵 国粹暖春晖”——“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伶工学社举行。来自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10余位南通大学国际留学生和通师二附师生150余人欢聚一堂,赏非遗、学京剧、做花灯……欢乐闹元宵,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有着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之称的伶工学社,亭台轩榭,错落有致;青瓦白墙,朱廊曲折。朱廊下六角灯笼上悬挂着一个个五彩灯谜,更添加了元宵节热闹的氛围,参加活动的外国友人和市民一起猜灯谜,猜对灯谜的人们开心领取活动礼品,共同分享节日的喜悦。
今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南通虎头鞋、蓝印花布、南通香囊、南通泥人等特色非遗摊位,市民和外国友人穿梭其间,做香囊、捏泥塑、浆染蓝印花布,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捏了一个蛇年面泥,寓意是巳巳如意,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幸福团圆。”通师二附(8)年级学生谢一心说。
京剧是中国国粹,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活动中,京剧梅派传人、市文化馆研究馆员韦红玉兴致与外籍大学生进行京剧折子戏经典片段选段示范互动。在韦老师的指导下,外国友人画上经典脸谱,穿上华丽的戏服,一个手势、一挥水袖、一步台步,大家认真跟着老师学习。虽然还不熟练,但学的有模有样。活动现场特设拍照打卡门,外国留学生们身着形形色色的京剧戏服,在打卡门前拍照留念。“我是第一次接触京剧,就被京剧独特魅力深深吸引,我非常喜欢这种表演形式,太美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学习。”来自孟加拉国的外国友人Jamima说。
最后,小剧场内,中外学生齐聚一堂,共同制作出形形色色的花灯,在这传统佳节的氛围中,体味元宵节中“团圆”的含义。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伶工学社作为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不仅承担着传播戏曲文化、满足群众文化的功能,更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崇川区依托"一圈两带"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持续擦亮“品味崇川”中外文化交流品牌, 架起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搭建中外青年交流互动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并爱上南通、爱上崇川。(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