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移民观察员无忧,科普华人移民的博主。
中国知名高校复旦大学,近日在官方微信号上发布了一则消息,称“面向海外一流高校,中国籍优秀本科毕业生可来复旦直博”。
消息中提到,“为拓宽博士研究生优质生源渠道,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复旦大学2025年继续面向海外高校中国籍优秀本科毕业生招收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此次招收海外中国籍留学生直博的一共有18个专业,包含哲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等。
招生采取“申请—考核”制方式进行选拔。总成绩100分,材料审核成绩占20%,综合考核成绩占80%。由5到7名高级职称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考核。
考核形式由院系根据学科特点决定,其中面试暂定采取网络远程方式举行,一般不少于30分钟,申请人先结合PPT汇报5到8分钟,之后接受专家组提问。面试环节由专家组成员现场独立打分,取平均分作为申请人的成绩。
该消息一出,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其中一种声音听起来就比较尖锐:“留学生多是学习差的有钱人,这种招生方式不需要经过全国统考,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
这样的评论,可以说既不了解中国高校招收直博生的流程,也是对留学生群体有着严重的认知偏差。
直博生既从本科阶段直接进入博士阶段学习的学生,一般来说,如果一位中国内地的学生想要报考,也没有类似于高考一样的全国统考,而是走“申请—考核”制。自己先向学校提出申请,然后递交相关资料,比如本科成绩单、导师推荐信、英语水平证明、学术论文等等。接着学校会安排面试或者笔试,考试没有统一标准,由每个学校自己决定。
这其实与招收海外留学生直博的流程是大差不差的,关键还是看学生本身是否足够优秀才能通过考核。
复旦的这次海外直招也是设立了高门槛的,第一,申请人必须具备中国国籍;第二,申请人本科阶段就读的海外高校原则上同时进入主流世界大学排行的前100名,或就读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可能是因为对流程的不了解,导致了某些网友认为这是在给留学生们“开后门”,让他们能够更轻松获得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就跟这些年流传的“华侨生400分上清北”的传言一样。
另外,这样的评论也体现了多年来对于留学生群体的污名化,将他们打上了“学习差的有钱人”这样的标签。
由于中国人的收入增长和对优质教育的巨大需求,留学生群体也在迅速增长。这其中当然有部分属于在国内高考卷不过,只好选择去海外读书混张文凭的人。但也不乏成绩优异,想要继续深造选择留学的人。
我们从主流世界大学排名中可以看到,排在前面的还是欧美高校占多数。想要学习领先的知识,还是得在这些高校进行深造,与全球优秀人才一起交流碰撞才行。高等教育,不能只搞“内循环”,否则只会固步自封,坐井观天。
对一个群体的长期污名化,更是一个社会的顽疾。
对污名化最为积极的人,并不是不知道不能“一蒿子打倒一船人”的道理,而是为了寻找自身的归属感而特意将人群划分为“我们”和“他者”。他们认为:凡是出国留学,接受西方教育的,那都是“他者”。然后这些“他者”回国之后在某些方面还更有优势,这不是崇洋媚外吗?
所以他们不顾常识,也要对留学生群体进行污名化。只要把标签贴上,那么这个群体的优点就会被忽视,而缺点将被无限放大,形成恶性循环,成功划分为“他者”和“异类”。
对此,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也站出来为复旦大学发声,为留学生的污名化正名。
他说:“不要把留学生和‘混文凭’‘有钱’简单地画等号,出国留学是我国拔尖科技人才重要成长通道之一,你能说杨振宁、施一公不爱国,没给国家做贡献吗?”
陈志文还指出复旦此举有着重要的国际政治背景。美国等西方大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遏制政策,对中国学生赴美学习理工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进行严格限制,甚至拒绝发放签证。这种“掐尖”策略导致许多中国学生在完成本科后无法继续深造。复旦大学的直博政策正是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流的重要举措。
“这种时候,我们得把这些优秀的孩子接回来,让他们在这些重要领域继续深造,为国家做贡献,是不是?”
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请不要在对任何群体“污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