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的叛乱被彻底平定后,肃宗李亨坐在金銮殿上,目光扫过他最信任的身影上——李泌。
这个男人在最混乱的时刻为他制定战略,扶持将领,最终让大唐重新立稳。肃宗知道,没有李泌,或许就没有今天的胜利。
所以,当他开口时,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温和:“李卿,安史之乱已平,你有大功,今日朕要赏你。你想要什么?”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群臣屏息,等待着他的回答。有人猜测他会请求封侯,有人认为他至少会要求一个丞相之位。毕竟,他的功劳已经足够让他站在朝堂的巅峰。
可李泌只是微微一笑,语气淡然:“陛下,我什么都不要。但如果一定要赏赐的话,我只求一件事——让我枕在陛下的膝盖上,安睡一晚。”
话音落下,整个金銮殿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一句话,震惊朝堂
有人心中冷笑,李泌再怎么受宠,也不能如此轻狂。君臣有别,皇权至上,他竟敢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
更何况,李泌此刻的地位已经足以让人忌惮。甚至有人悄悄议论,“如果没有李泌,恐怕大唐早已不复存在。”
可是现在,他竟然说,自己的愿望只是——枕在皇帝的膝盖上,睡上一觉?
肃宗愣了一瞬,然后竟然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朕还以为你要什么惊天动地的赏赐,原来是这个?”
李泌依旧微笑,眼神沉静如水:“陛下,臣这一生,最珍贵的不是权势,不是财富,而是当年在东宫伴读时的日子。”
肃宗的笑容渐渐收敛,“所以,你的意思是……”
李泌轻轻点头:“臣不求封侯拜相,只希望陛下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枕在您的膝上,安心地睡上一晚。”
肃宗沉默了片刻,然后大手一挥:“准了!”
真正的谋士,懂得如何全身而退
当夜,宫中灯火微弱,肃宗坐在榻上,而李泌真的如他所言,枕在肃宗的膝上,闭目而眠。
这是一个看似荒诞、却极具深意的场景。李泌不是不懂权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功高震主的下场会是什么。安史之乱的平定让他成为肃宗最重要的谋臣,但也让他成为朝臣眼中的异类。
如果他要求封侯拜相,必然会引来无数人的妒忌和猜忌。如果他继续留在朝堂,迟早会有人在肃宗耳边低语,说他野心勃勃,必有不臣之心。
历史上,多少曾经受宠的权臣最终被君主忌惮?他不想成为其中之一。
所以,他做了一个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决定——他不求权,不求利,只求一个“荒唐”的愿望。
在皇帝膝上沉睡,这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而是一种最彻底的示弱。一个愿意在皇帝膝上安然入睡的臣子,怎么可能是威胁?
这不仅向肃宗表明了自己的忠诚,更是向整个朝堂宣告:他无意争权,他只是一个想要归隐的谋士。
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天清晨,李泌睁开眼,肃宗依旧坐在那里,目光平静地看着他。
李泌缓缓起身,整理衣袍,向肃宗深深一拜:“陛下,乱世已平,臣的任务也已完成。如今大唐已步入正轨,臣想要归隐山林,恳请陛下成全。”
肃宗没有立刻回答。思索片刻,他叹了口气:“朕知道你是留不住的。”
他沉默片刻,挥了挥手:“去吧。”
李泌再次行礼,转身离去。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与他再无关系。
聪明人,永远不会让皇帝害怕
李泌的离开,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肃宗没有杀他,甚至没有对他产生一丝疑虑。因为在所有人眼中,李泌只是一个无欲无求的隐士,而不是一个可能颠覆皇权的权臣。
他用最简单的方式,化解了所有潜在的危机。
很多年后,肃宗回忆起这个夜晚,他终于明白,李泌这一举动不仅保全了自己,也让他们的君臣情谊得以维系。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会让皇帝感到威胁。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何时进,何时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