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很多战役亲历者还在世,影片拍摄者为了还原当时的真实景象,采访了许多老兵,其中参战主要长官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更是提供了非常多的详尽史料。程思远曾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秘书,在国民党军届政界任职,在多地工作。解放战争时,他参与策划反蒋,助力李宗仁当上国民代总统,后以李的私人秘书身份四处奔走,推动和谈。
解放后,程思远移居香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近十年时间,他五次赴京北上,两次远赴欧洲,为李宗仁回国牵线搭桥。
当时,人民对国民党军队的误会有点大,总觉得抗战中,国民军队肯定也是吊儿郎当,应卯一样,这样的固有脸谱化的塑造,不符合事实。
影片完成制作后,所有人都期待它能尽快公映,没想到却被相关单位否决了,需要慎重考虑。
这样一部非常好题材的电影,不能出现在公众眼前,原因就是,这部片子有很多对国民部队的正面塑造,这有可能会引起大家的议论,关于国民党的任何讨论,当时也属于敏感话题。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上级领导决定对电影进行修改后,再行上映。
眼看着大家的心血就要打水漂,程思远站出来,先是邀请相关部门的人去看电影,然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这部片子都来源于事实。
程思远认为,《血战台儿庄》不仅仅只是一部抗日电影,也是抗日历史的真实再现,这部片子上映的话,能消除大家的偏见,有利于民族团结。
在程思远的坚持和努力下,领导层逐渐意识到这部影片的历史价值,决定重新审视这部片子,认真倾听程思远的意见。
经过多轮沟通和讨论后,《血战台儿庄》被允许在全国范围内公映。台儿庄战役胜利49周年,《血战台儿庄》成功上映。
影片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观众反应热烈,蒋经国在台湾看了这部影片后,也盛赞他们没有抹黑国民军队,表达了对国民军队正面抗日的认可,这部片子也被认为是推动两岸改善关系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