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戈国秘踪——泾阳高家堡出土文物展”在咸阳博物院开展。展览分“夏代分封、以国为姓”“殷商臣属、拱卫王室”“周初迁徙、分布华夏”三部分,首次集中展出泾阳高家堡西周戈族墓出土的青铜器及玉器等共37件(组)。
位于泾阳县高家堡的六座西周早期墓葬,在1971、1991年两次发掘出土青铜器、玉器等随葬器物60余件,其中8件青铜器带有清晰的戈族族徽铭文,这批青铜器大多都有精美繁复的纹饰,如火纹、目纹、动物纹、凤鸟纹和兽面纹,有一种兽体卷曲纹在西周以前未见。这为我们揭开了“戈”国这个古老方国的神秘面纱。
“戈”国是夏禹分封的诸侯国,戈族人以国为姓。商汤灭夏后,戈族人凭借能征善战和掌握青铜冶炼技术成为商王朝的重要臣属。 商周之际,出于躲避战乱、联姻、强制政治分化等原因,戈族人开始对外迁徙,东至安徽、西至甘肃、南至湖南、北至辽宁,都曾出土过带有戈族族徽铭文的青铜器,目前带有戈族铭文的出土青铜器约200余件。除青铜器外,一些商代陶器、瓷器上也刻划有戈族族徽,一般刻在器肩位置,形态与青铜器上的戈族族徽基本相似,反映了戈族人对族徽的崇拜意识。商亡后,周朝将实力强大的戈国再度迁徙分化,其中向西进入关中分为两条线路,一路向西经武功、岐山至宝鸡;一路向北至泾阳,泾阳县高家堡戈族人就是西迁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这次主题展览,旨在研究探析戈族人迁徙奋斗的历史,展现戈国人璀璨的青铜文明,让人们再度领略自夏商周传承至今的历史文化积淀。”《史记·夏本纪》载,“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增氏、辛氏、斟氏、戈氏。”据此可知,“戈”是夏禹分封的诸侯国,族人以国为姓,历史源远流长。关于戈国地望,《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戈,在宋郑之间。” 宋,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郑,在今河南新郑一带。根据史料记载,“宋郑之间”的狭地(大致范围在今河南省杞县)为戈国所在,但该地区迄今尚未出土带有戈族铭文的器具。商汤灭夏后,戈族人臣服于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向戈国发布政令,派遣戈国征讨其他方国,戈国向商王朝纳贡。作为商王朝的臣属国,戈国凭借能征善战和掌握青铜冶炼技术,成为商王朝抵御边患、拱卫王室的重要力量。甲骨文中多次记载戈国与吉方、亘方、羌人交战。近年来,河南安阳辛店遗址(今安阳市柏庄镇辛店集)的考古发掘表明,商代中晚期时戈族人在辛店集一带得到了较大发展,并在此从事青铜铸造,是该地区的实际管理者。辛店遗址西南距离殷墟仅10公里, 能在王都周围进行大规模的青铜铸造活动,这充分说明在商代中晚期,戈族人占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地位。泾阳县高家堡出土带戈族铭文的青铜器也印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