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访谈录》是界面财联社执行总裁徐安安出品的一档深度访谈类栏目。从投资角度对话1000位行业领军人物,覆盖传媒创新、VC/PE、信息服务、金融科技、交易体系、战略新兴等方向。
编者按:筚路蓝缕敲钟成,上下求索知路远。这是一档针对科创领域上市公司核心高管(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长、创始人)的访谈节目。他们有哪些少为人知的传奇经历?公司上市前后,他们的心路历程有何变化?《对话科创家》与您一起探寻,以期远眺未来。
本期,《对话科创家》栏目的嘉宾是瑞可达董事长吴世均。
“对于连接器行业来说,在目标领域内的响应速度、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综合竞争力,是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个人介绍
吴世均,瑞可达董事长,自1998年7月起,历任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员、销售部副经理。2006年1月创立瑞可达有限,历任瑞可达有限监事、执行董事、总经理。2014年5月至2023年4月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23年4月起任公司董事长,兼任联瑞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江苏艾立可总经理兼执行董事、四川瑞可达执行董事、四川艾立可执行董事、武汉亿纬康执行董事、瑞可达连接技术执行董事、新加坡瑞可达董事。
▍第一标签
科创板“连接器第一股”
▍公司简介
瑞可达专业从事连接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模块等系列,是同时具备光、电、微波、流体、数据连接器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科创板日报》2月13日讯(记者 邱思雨 李煜) 进入2025年,AI浪潮持续火热、加速席卷。从产业链上游的硬件,到下游的应用与商业化场景,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如果说AI是“智慧的大脑”,连接器便是重要的“神经系统”,亦是电子电路的沟通桥梁,成为构成电子装备的基础元器件。随着AI发展推动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连接器和I/O技术的创新成为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关键。
当前,国内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等产业较为集中,对连接器产品需求较大。因此,这些地方亦聚集着众多连接器行业相关企业。
从苏州园区站驱车半小时,便可抵达科创板“连接器第一股”瑞可达所在地。该公司主要布局连接器、组件和模块等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可为客户同时提供通信、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储能与新能源、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医疗器械等领域综合连接系统解决方案。
图:瑞可达公司大门;来源:《科创板日报》记者摄
“战略是将深思熟虑的战略,与不断涌现的战略动态结合。”走进瑞可达,可以看到多个写有类似标语的紫色旗帜迎风飘扬,为这家成立近20年的企业增添不少活力。
“公司必须保持活力,企业文化便是其中一种。”瑞可达董事长吴世均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这两年,公司最大变化在于‘人才战略’发挥的成效,这也是未来的核心所在。”
回溯2006年瑞可达创立之初,彼时连接器行业主要由欧美、日韩企业所主导,这意味着新入局者面临巨大挑战。而后,随着全球连接器生产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市场。
谈及成立瑞可达的契机,吴世均颇为感慨。在他看来,连接器产业潜力巨大,在国内各产业朝着高端科技领域奋勇攀登的时代浪潮下,中国企业在连接器领域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瑞可达的展厅里,摆放着应用于不同场景的连接器产品,包括低压电源连接器、通信板对板射频连接器、高压连接器、换电连接器、数据传输连接器……一个个连接器的背后,彰显出属于中国的科创力量。
▍AIDC热潮催化AEC需求激增 相关产品开启测试
近日,随着DeepSeek爆火,更是将AI的热度推向了新的高峰。其“低成本、高性能”的技术优势,有望推动AI应用、推理算力需求进一步爆发。AI数据中心基建进程加快的同时,AIDC衍生出的各项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连接器厂商亦将分得“蛋糕”。
从整体需求来看,吴世均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数据中心连接器的市场增长空间较大,预计到2030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几十亿美金。单从AI数据中心来看,公司预计到2027年,每年的capex均为高速增长的态势,2027年之后将回归平稳、持续建设的态势,每年仍存在更新迭代的需求。”
今年1月,根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信息,瑞可达拟与苏州旭创、常熟景弘盛设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数通高速铜缆电线组件业务。“该合资公司将主要发力AEC相关业务。”吴世均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道。
AEC(ActiveElectricalCable,有源铜缆)是一种使用窄口径铜线制造的铜缆,用于数据中心短距及高速传输。瑞可达此前研发的数据中心连接器是一种无源器件。随着AI数据中心需求兴起,对传输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无源与有源相结合是未来必然趋势。瑞可达正逐步实现从无源到有源的组合迭代。
“AEC是个相对优秀的解决方案,其功耗、成本比光模块低很多,但传输距离、信号传输速度又优于纯电方案。”吴世均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道,“但AEC也有其技术难点:AEC在纯无源技术里加入了芯片和驱动,变成了无源和有源组合的方式,需要厂商把握好连接器和芯片两个领域的know-how。”
就AEC产品研发、商业化进度方面,吴世均透露,“目前,公司AEC产品已和大部分头部客户进行交流、测试中,将于今年陆续开始测试。”
测试周期方面,据悉,有源产品需要和下游客户设备进行联调,测试周期通常在3个月至4个月。“大部分客户意向的确定性较高,但具体订单以及带来的业绩增量仍需取决于联调测试后的结果,目前公司正针对几家客户进行重点开发。”吴世均提到。
从技术路线应用的占比来看,瑞可达预计,AEC相关产品未来在数据中心连接领域的应用占比将达30%。
▍汽车业务增长强劲 合作车型订单拟近两年陆续释放
在连接器行业需求激增的当下,瑞可达对业绩乐观预期。
吴世均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2024年第四季度,该公司汽车业务与通信业务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汽车业务板块增长势头尤为强劲。同时,其预计在2025年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AEC相关产品属于瑞可达的通信业务板块,汽车业务板块则是瑞可达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在该公司整体业务架构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连接器市场呈现出电动化、智能化两大发展方向。其中,在电动化领域,瑞可达在国内市场已占据约25%的份额,与数家海外巨头持平;在智能化方向,瑞可达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将其明确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通信基站领域,瑞可达的市场占有率已达约30%。
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中,各大厂商纷纷陷入“价格战”的激烈角逐。对于价格压力传导问题,吴世均表示,在与客户的议价过程中,瑞可达通常会与客户携手进行创新迭代,以此实现同步降低成本。“公司老产品每年平均约有1个百分点的价格降幅。同时,瑞可达每年都在持续不断地供应链降本、工艺优化、技术产品优化,推出高毛利的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新产品及新市场的占比约达30%。综合来看,公司毛利率始终维持在稳定状态。”
与此同时,吴世均在采访中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提到,“从产业发展的整体进程来看,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价格与毛利率并非呈绝对的正相关关系。”他进一步解释,随着规模效应的不断显现,叠加技术迭代,产品成本也在持续降低,因此对公司毛利率的影响相对有限。
吴世均还透露,随着市场需求量的稳步增长,各厂商目前较少出现亏本销售的情况,也并未采取以往“恶性杀价”的竞争策略。“公司2024年整体销售(收入)实现了超过50%的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瑞可达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内卷’本质上是市场竞争激烈的直观体现,目前连接器行业的上市公司已超20家。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寻找差异化竞争优势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吴世均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坦言,“瑞可达始终专注于汽车与新能源、通信与工业领域。对于连接器行业来说,在目标领域内的响应速度、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综合竞争力,是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从需求层面来看,瑞可达所处的连接器行业周期具有一定可预见性。以汽车行业为例,瑞可达通常会与汽车客户签订长期合约。在合同签订后,客户车型大约需要3年至4年时间进入大批量量产阶段。瑞可达此前签订的订单预计将于2025年至2027年陆续进入释放期。另据吴世均介绍,该公司在新拓展赛道的布局已取得初步成效。
产能方面,吴世均表示,瑞可达目前产能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生产产能约为可实现约30亿元产值。该公司泰州工厂项目和新的募投项目苏州二期工厂,待项目后续建设完成,该公司产能将提升至可实现80亿元产值。
▍拓展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赛道 发力海外市场
当前,智能制造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升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工业领域。在此背景下,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不少企业的业务新增长点。瑞可达同样致力于开拓新兴赛道。
其中,低空经济领域是瑞可达横向拓展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据了解,应用于飞行汽车、eVOTL等低空飞行器的连接器产品,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连接器产品在技术原理和产品结构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技术可迁移性强。这使得瑞可达能够凭借在新能源汽车连接器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切入低空经济市场。
对于低空经济市场的发展前景,在吴世均看来,综合政策开放程度、产品安全性提升以及市场成熟度等因素,预计未来三年低空经济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逐步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
人形机器人领域则与瑞可达目前的主业有所不同。据悉,应用于机器人领域的连接器产品,在产品特征、技术方向和能耗要求等方面与公司现有主业产品存在显著差异,这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作为支撑。为了突破技术壁垒,瑞可达已与国内外多家机器人公司展开合作,开展产品研发、测试以及认证等相关工作。
在市场拓展方面,海外市场是瑞可达重要的战略布局方向。目前,瑞可达海外业务收入占整体销售额超过20%,公司计划到2030年将海外业务占比提升至50%左右。在区域布局上,瑞可达主要聚焦美洲和欧洲市场。“在欧洲,大部分客户集中在汽车领域,公司已成功获取一些大项目,预计在2025年底左右开始大批量量产,相关项目收入将逐步释放。美洲市场则主要针对北美地区。”吴世均透露。
瑞可达采取“因地制宜”的海外拓展策略。目前,该公司已在美国、墨西哥建有工厂,并于2025年启动欧洲工厂的筹建工作。据介绍,其美国工厂响应当地本土化生产制造政策,运营状况良好,在一年内实现盈利并达到满负荷生产状态;墨西哥工厂已设立两年,目前已逐步开启小批量生产;在欧洲,瑞可达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工厂的选址和设立。
对于海外关税相关问题,吴世均表示,该公司将持续保持关注,并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目前,关税因素对公司整体业务暂无明显影响,公司海外市场和总部业务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在企业发展战略上,并购成为瑞可达2025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该公司并购方向主要聚焦于五大领域,除汽车、通信两大传统优势领域外,还包括AI、机器人、医疗三大新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