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

文 | 伊姐(周桂伊)杉姐

这几天,我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吒儿”破纪录。

50亿、60亿、80亿、90亿数字的背后,不是干巴巴的票房,而是承载了行业创作者、市场、观众,甚至整个大时代,精准的、疯狂的情感认同、共同发力。

截至写稿,《哪吒之魔童闹海》(后文皆以《哪吒2》代替)票房已经突破95亿,“《哪吒2》的票房是升国旗”登上热搜。


这标志着《哪吒2》,正式从一部电影变成一种社会现象。


(网友的原话)

它的意义,远超票房本身。

哪吒是全球电影行业成本回报率的奇迹,举例,全球榜被它超越的动画片大哥《冰雪奇缘》,投资2亿美元,《哪吒2》投资0.68亿美元。

这是类似DeepSeek对英伟达的胜利,会振奋全球电影投资者,对中国电影的信心。

它输出了时代形象,改写了张艺谋、陈凯歌的“黄土地”垄断。

哪吒注定作为传统文化代表,成为新一代华人少年(包括海外华人)的精神图腾。

它也会作为图腾改变全球对中国影像的认知,最有影响力和代表的画面终于不仅是农耕社会的黄土地、封建社会的大红灯笼,也有冲破一切旧规则的洪荒之力——哪吒。

它是改头换面的,也是有时代寓言感的。


建立了文化自信,信心是对经济市场有巨大反馈的。

国人感受到《哪吒2》的震撼,估计有点像去年十月股市的信心。对于经济市场,信心就是黄金,只有信心回归市场活跃,经济才有新的机会。

感谢哪吒。

在戏里,哪吒要把玉虚宫砸个稀巴烂。

电影之外,那种重塑感和希望,要把很多旧观念的门槛踢烂。


创作者试着变得“长期主义”

当日漫和美漫,已经攀上高峰时,中国动画人,还撸着裤腿,没从泥潭里拔出来。

土地贫瘠,资金支持少,人员技术都跟不上,中国动画的发展,充满了艰难与不易。

《哪吒2》能被大众认可,首先是质量。

《哪吒2》单帧渲染20个小时以上,平均一个镜头渲染200个小时以上。

为了把武戏做到极致,五分钟的打斗,画了六个月。

一个铁链镜头,做了整整一年。


为了设计出“水淹陈塘关”里水浪滔天的真实质感,一群艺术生提前去学习了流体力学。

10秒的“穿心咒”画面,600多块碎肉,每一块都要单独制作动画,一做又是一年……


饺子说:“每一部都当作最后一部去创作,不给自己留后路。”

团队精心打磨作品的这些事,粉丝早已如数家珍。

更具体的操作,我们可以在《哪吒2》的幕后纪录片,《不破不立》中窥见。

哪吒的穿心咒,尝试了两三个月,都失败了。









(难度在于,穿心咒从心脏里面逐渐往外生长延伸,密密麻麻地插着各种碎片,刺和刺之间需要光线的折射、反射,碎片还会闪闪发光。

哪吒要穿心咒撕裂,怎么裂开,裂开的形态是怎样的,节奏是怎样的,那个裂口每一个都要有一定的造型感,不能看起来太过于血腥。)

玉虚宝库的设计,饺子希望是飘逸的,分镜总监就长时间研究鱼群,鸟群,以及各种烟。


捕妖队最后和哪吒对战的场面,很震撼吧。

但更震撼的是,创作者的工程。

因为捕妖队最后出动的,是整整2亿人。

2亿人站在树上,远看像一棵真正的树,近看,每一个都又是鲜活的人。


《哪吒》是动作片,要标新立异,就要各有各的打法。

哪吒是火,鬼脚七,巴西战舞的打法。

敖丙是冰,太极咏春。

申公豹是电,无量仙翁是木。

动作指导苏沂,已经把动作融入生活,他的肢体表达,比语言还频繁。


没有参考,动作指导只能硬想,或者和同伴真的在院子里打一架。


他说,他整个人沉迷到,洗澡吃饭通勤,晚上睡觉的时候,脑子里也只有这些东西。

整个脑子都被掏空了。



配音人员,不单单是配音,而是真的在录音室,演一遍。

饺子的要求是,配音就是表演,所有配音需要像演员一样,拿到剧本,然后把角色演活。




动画师们没有经过专业表演的训练,饺子就自己演。



不仅主角人物,小妖小怪,他都一一表演,全片百分之七十的内容他都演过。





配音追求极致,配乐也是同样。

因为叙事更加宏大,《哪吒2》将西方乐团和民乐团一起加入。




每一个角色都有它的专属音乐,甚至有些不是生物的也有,例如,鼎。



哪吒的莲花座,则用到了最原生的少数民族音乐,侗族音乐。

不是走马灯似的用上就行,是音乐总监特意跑到贵州去,请到了当地的乐团回来,进行多声部演唱的排练和录制。




饺子的死磕,在圈内是出了名的。

名场面铁链海妖那场戏,因为难度太大,一度被工作人员劝下来:能不能砍了,或者换一种方式。

但饺子却半点不肯让步,他说:“铁链和龙族妖族的整体塑造规则有关,紧密关联着主题,后面有场重头戏锁链会被瞬间解开,如果前面就隐去了,那后面戏的效果就弱了。”





网上有个很有意思的内幕小故事。

片中有场申公豹变身的特效画面,外包公司特效师,苦熬两个月达不到效果,几近崩溃,最终跳槽。

饺子无奈找了新的特效公司,没想到这个新公司,就是特效师的新东家。

外包老板听说后,和特效师说:“听说你做这个镜头已经有心得了,那还是交给你来!”

无奈,这位特效师最终花了几个月,终于完成了片中几秒的镜头。

网友调侃,让申公豹长毛,就是他的命。


当大家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的时候,是饺子的标尺,让大家突破了自己的极限,摸到了天花板。

突破了国内所有动画人的认知。

《不破不立》中,我对一位工作人员的话印象深刻,他说——

没有做完的那一天,只有上映的那一天。



精益求精,每位工作人员,都在拼了命地,成就它。

以及,全体中国动画人的齐心协力。

饺子也想过寻求国际团队的支持,但文化差异摆在那里。

执行制片人陈喆举例:比如要画金箍棒,中国团队都知道是什么,但外国团队还得从头解释《西游记》和孙悟空

而且,国外团队对中国动画有偏见,在他们的认知里,派一些三流的人员给我们就可以了。



导演最终决定由138家中国动画公司,4000多位动画人,拿出看家本领,分工合作。

《深海》团队拿出“水墨粒子技术”,原力动画的仙侠功底......

1900个特效镜头,每一帧,都是中国动画人的死磕一战。

从外包者,到创造者,这场逆袭,背后的付出,足以翻筋动骨。

“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不仅是哪吒的台词,也是整个中国动画从业人的呐喊。

大家都在山底,没有人知道山顶什么样子,要走多久。

想到这里,真的泪目。

饺子在采访里说过,好多团队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证明国产动画,想让动画人更有自豪感,所以宁愿亏损也加入了我们的项目。

我看到的,是千千万万个,愿意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中国动画的饺子。

感谢他们的不服、不退,感谢他们守住了寂寞,做了最燃又最沉默的长期主义者。




创作者之外,还有更多人助它登顶

《哪吒2》是真正血脉一体的团队,连后勤人员,都一直在燃。

后勤人员,不仅完成本职工作,还在公司里养了很多只猫猫狗狗,用来给大家提供情绪价值,治愈工作中的小烦恼。



每周的下午茶时间,后勤人员不光精心准备食品,还会精心设计游戏,他们坚信——

灵感的来源需要多方面,生活就是一大方面。



公司没有“玉虚宫”的那套规章制度,等级伦理,大家中午到点关灯睡觉,以最舒服的方式去休息, 然后用充沛的精力,来面对下午的工作。

毕竟,后面就是加班到凌晨四五点。



此外,最近的影院工作人员,也在参与着《哪吒2》的历史时刻。

影院工作人员说:

“今天晚班绝对要累趴下。”

“晚班经理在我旁边瘫倒。”

“我靠着墙喘口气,嗓子根本说不出话了。”

“凌晨4点下班……不仅人累麻了,机器也快要顶不住,爆米花机一刻都没停过,原材料都供应不足了。”

“我每天工作16、17个小时,真要加场就得24小时不关灯,难道我们要把IMAX影厅变成24小时影院。”

连保洁,也在连轴转,影院阿姨硬核发言:我扫的不是垃圾,是哪吒的票房!


信阳市固始县某电影院,商场未开,影院先火。


郑州直接爆改人民大会堂,在人民大会堂排了《哪吒2》,整个大厅能容纳超2000人。

上午人大会议开完,下午就无缝衔接看哪吒了!


哪吒在戏里不按规则出牌,戏里戏外,观众也任性了一回。

你说中国电影不行,我们抓到好片子,就要你一票我一票,甚至N刷,把它抬进影史。

百亿补贴,观众先行啊!






短短十几天,《哪吒2》一直在破纪录,它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质变。

它会直接加速中国动画工业体系的完善。

这是在挽救一个行业。


不是中国电影不行,而是某些旧规则,老资格,自以为是太久了。

那些论资排辈,在实绩面前,不值一提。


《哪吒》的创作者里,有很多个人的部分。

团队工作人员说,饺子是哪吒和敖丙的合体。

哪吒的故事感人,是因为饺子在讲自己。






角色设计师申威,从小养很多动物。猫狗都是常规动作,还有满满一排的蛇、蜥蜴。

角色是从他经历血肉里长出的灵性,带着他人生的基因。

这个社会会给,更多元的人才机会,而不是只有学校里的优等生。

社会的眼光,会变得越来越多元。

我们所有熟知的规则,在这个时代,都注定是要被打破的。




哪吒走到现在,早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一种状态。

中国动画人、传媒公司、影院、观众......所有人都燃了,相信“新规则必将来到”。

很多观众看完《哪吒2》,最大的后劲儿不是像影评人一样,找各种细节和隐喻,而是强烈地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哽住了他们。

“这股力量,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向内思考,我真正掌控了自己的人生吗?我为什么要这样活?谁规定的?”

要改变当下的意愿,从未如此强烈过。

哪吒大火,也暗含了整个社会的大趋势。

冥王星进入水瓶座时代,是魔法爆发时代,会唤醒那些,埋藏起来的种子,快速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种改变,对于社会,行业,个人,都会很痛,很不适应。

但这个时代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涅槃了,因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撕掉“审判”的标签,哪吒,只是一个先行者。

《哪吒2》上映到现在,我们每一位观众,都是助它登顶的海妖,都是见证中国电影里程碑时刻的一员,无比荣幸。

《哪吒2》,请在全球电影史榜单上,走得更远。

给我破!


观影团

“伊姐看电影”线下平台“伊姐观影团”,至今为止组织200多场官方授权的电影首映礼、超前点映,想免费参加明星首映礼,得到正版的限量周边,获取专属的文旅精品优惠吗?

点击小程序注册会员(“伊姐观影团”报名活动唯一途径,唯一途径,唯一途径)。每日签到领积分,兑换私家礼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