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95.10亿元,1.87亿人次,大盘首次连续7天破10亿……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再次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高潮,不仅票房成绩斐然,更在电影创作、市场表现以及文化影响等多个层面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新气象。春节档历来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黄金时段”,更是文化消费的重要窗口,其成功为全年电影市场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今年春节档,多部续作和经典IP改编影片上映,囊括了喜剧、动画、悬疑、神话、动作、武侠等不同题材,给了观众很大的观影选择空间。《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蛟龙行动》这三部影片的前作都有良好的票房和口碑表现;观众对“唐探”系列和“熊出没”系列这两位“老朋友”早有预期;《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原著同名影视改编作品更是装点了几代人的武侠梦。

春节档的影片供给,不仅体现了中国电影在叙事、视效、音乐等多方面的高质量制作,更彰显了创作者在题材挖掘和文化表达上的深度与创新。


其中,《哪吒2》精湛的动画制作、深刻的主题表达和完整的叙事脉络,既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高水平,更通过现代精神内核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成为档期中的现象级影片,以48.39亿独揽档期大盘51%票房。从现在“高开疯走”的票房走势来看,这位“3岁百亿影人”显然志不在此,早已断层冲破中国电影单片票房天花板,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节节攀升。

从“五毛特效”到“硬核大片”,技术升级转化为艺术突破更重要。《哪吒2》在全国138家动画公司合力托举下,以2000个震撼视效带领观众体验翻涌的东海漩涡;《唐探1900》在山东精心复刻了百年前的旧金山城;《蛟龙行动》1:1打造了深海巨兽“龙鲸号”……今年的春节档,堪称“特效量”史上最高。这些恢弘的视觉效果、细致入微的实景搭建、庞大的资金和时间投入,既展示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的跃进,也反映出创作者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和“长期主义”心态。


《哪吒2》中,百万铁链在空中飘动如发丝般流畅,铁链在高速甩动下交错缠绕,却未曾穿透角色的身体,展现出极高的特效精度。图源网络

从市场反馈来看,春节期间观众的观影选择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动作和喜剧类影片,能够引起情感共鸣和反思的剧情作品往往能获取更多青睐。与银幕上扑面而来的“视觉轰炸”相比,更能让观众产生“沉浸感”的是与卓越特效制作相匹配的美学想象、完整叙事、价值内核和信息增量。因此,电影创作者切忌“过度内卷”视效而将精进叙事置于次要位置,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

春节档各个影片看似分属不同类型和系列,但细看它们的故事脉络,核心价值观趋同——家国情怀。这是在合家欢时刻,能够引发各年龄段观众共鸣的最大公约数。哪吒与陈塘关、姬发与西岐、郭靖与襄阳城、蛟龙小队与中国……这些故事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融入当代生活的底蕴,在寓教于乐中让家国叙事在个体的成长、抉择下“活灵活现”,观众情绪随故事和人物流转,深植于中华儿女心中的精神烙印被唤醒,呼应了大家对电影的期待。


图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人民满意不满意是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电影的艺术价值,终究得在观众的共鸣和认可中得到体现。今年春节,从大城市到小县城,电影院排起长队、座无虚席,网友笑谈“在影城感受春运”。可以看出,观众喜欢电影,观众需要电影,真诚的创作永远有观众守护。在“看电影”已经成为新年俗的当下,找准年轻观众心态的变化并予以尊重格外重要。《哪吒2》在预售期间表现不温不火,却能在上映之后扭转乾坤,可以见得观众“自来水”式安利对口碑发酵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对电影艺术价值最直接、最真实的反馈。

春节档的票房神话,是中国电影产业厚积薄发的缩影,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

扭转命运、打破成见,

这是银幕内外“哪吒”都正在做的事,

也是中国电影一直在做的事,

更是中国一直在做的事。

如今,《哪吒2》票房已经突破90亿,并冲进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五,也在海外陆续上映,百亿目标指日可待。2024年,孙悟空在全球瞩目中走完天命之旅;2025年,我们期待小哪吒成功接棒,脚踏风火轮,手拿乾坤圈,不断超越自我,让中国电影从“跟跑”向“领跑”迈进!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编辑 | 王丽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