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工人在位于成都市的成渝中线高铁蜀安隧道进行隧道泵浆作业。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蛇年新春,一批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刷新进度条——

近日,新建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速铁路(成达万高铁)渠县北站、乐至站开建,标志着成达万高铁站房工程正式启动。

2月24日起,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T1)将恢复运行。在不久的将来,贵宾服务中心、公务机基地改造也将陆续完成,进一步助力成都、重庆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个5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省委研究支持成都市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强调,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共同谋划布局一批互惠程度高、辐射效应大的项目,不断提升腹地支撑能级。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成渝两地正加速“双核联动”,共同推进成渝制造业产业体系互联互通,携手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向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定位不断发力。

双核联动联建

50个年度合作项目加速推进

初春时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性工程——成渝中线高铁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在位于成华区的蜀安隧道建设现场,开挖直径14.5米的我国最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蜀安号”正持续稳步掘进,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自主决策、保压、纠偏,工作人员通过“云平台”对掘进实时监测、控制,提升地表沉降控制能力和盾构隧道控制精度。成渝中线高铁正线全长292公里,建成通车后将成为成都、重庆两大城市间最顺直、最高效的直连通道。

不止成渝中线高铁,连接川渝两地的成达万和西渝高铁康渝段两条高铁也建设正酣,施工单位努力抢工期、抓进度。三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压缩成渝城市群时空距离,极大便利沿线旅客出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质增速。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产业协同发展下的一个缩影。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名单,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成功入选。这是继电子信息产业之后,川渝联手获批的又一个跨省域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见此消息,成都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联盟理事长蒲旭峰倍感振奋。他认为,成渝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飞速发展,让企业看到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前景。

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资源,还是城市服务功能、社会公共政策,“互联互通”已成为成渝的日常。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第三次会议上,两地谋划形成了2024—2025年度合作项目事项清单,共50项。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川渝合作框架下,围绕“五个共建”,建立了双核联动联建决策层、执行层、统筹层的三级合作机制,未来将以“清单化、项目化、具体化、可视化、可感化”的要求,根据目标任务和政策需求,每年梳理几件大事集中攻坚,不断增强双核联动联建的实效。

3大方面20条举措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提质扩面

刚刚过去的春节,重庆洪崖洞与成都宽窄巷子,均成为国内旅游景点“顶流”。到宽窄巷子体验“最成都”,到洪崖洞感受8D魔幻,成为不少外地游客打卡川渝的选择。

“宽洪大量”CP强势出道,受到了游客的青睐,更让两地坚定信心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近日,《重庆成都双核联动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提质扩面行动方案》正式印发。《行动方案》涵盖了公共服务政策标准衔接统一、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以及优质资源联通共享3大方面,20条举措将为成渝两地居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在旅游资源方面,将持续开行两地城区至两地周边旅游景点的直通动车组,聚焦两地博物馆、古迹名胜、自然风光、主题展馆等优质景区景点,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运用线上线下渠道加大文旅一卡通推广力度,拓展两地景区、酒店、餐饮等应用场景,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

此外,两地将争取240小时过境免签联动政策获批,用好多国互免签证和单方面试行免签等政策,推出“渝进蓉出”“蓉进渝出”入境旅游精品线路,便捷两地入境人员商务、旅游往来。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成都还将提升两地机票免费改签服务。探索推动更多航空公司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之间提供“区域通”服务,变更始发机场重新购买机票后,原购机票可申请全额退款。

此外,《行动方案》还特别强调了要推动两地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包括增加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病种、推动高铁货运服务提质等。这些措施将进一步优化两地公共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让人民群众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