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类型湖泊
1. 断层湖
断层陷落积水成湖。多呈长条状,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延伸方向与断层线一致,湖岸顺直,常保留有明显的断层陡崖,陡崖附近多有上升泉和温泉。巨大的断裂带可以形成成串的断层湖,如东非大裂谷带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我国云南中部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
2. 熔岩湖
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泊称为熔岩湖。如黑龙江省内的镜泊湖和五大连池。熔岩流阻塞河流,使河流水位抬高;堵塞体上游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3. 堰塞湖
河流被堵塞形成的湖泊。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冰碛物、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沙丘等阻塞河流而形成的湖泊,如四川黔江县小南海由地震使谷地两岸山崩阻塞成湖。
4. 河成湖
河流形成的湖泊。成因多样,河流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河流改道,废弃河道成湖;河谷沉溺成湖;河漫滩内部低洼处,也可积水成湖。河成湖面积较小、水也较浅,容易改造。如甘肃境内的月牙泉就是河道被废弃后形成的湖泊。
5. 侵蚀湖
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湖泊。如流水、冰川和风等外力侵蚀形成洼地,积水形成的湖泊。如北美五大湖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6. 牛轭湖
(1)概念
又称弓形湖、月亮湖。河曲裁弯后废弃的弯道。因似牛轭,故名。河曲裁弯后,废弃弯道的上游进水口与下游出水口先后被淤死,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使废弃弯道与新河失去联系而形成湖泊。由于废弃弯道凹岸深槽较深,形成湖泊后能长期保留为牛轭形、新月形或弓形。牛轭湖是河水曲弯道衰亡的标志,也是河曲高度发展的表现,对研究河曲的形成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2)形成过程
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流侵蚀形成河曲→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凹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凹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7. 潟湖
(1)概念
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如杭州西湖。
(2)功能
1).防洪:潟湖可宣泄区域排水,因而很少发生水灾。
2).保护海岸:由于外有沙洲的阻挡可防止台风暴潮侵蚀冲刷海岸。
3).天然养殖场:潟湖是鱼、虾、贝和螃蟹的孕育场,也是邻近渔民的天然养殖场。
4).人工港:由于潟湖外侧往往有沙洲作为防波堤,其内风平浪静,因此有时可以改建为人工港(例如中国的高雄港)。
8. 季节湖
季节性积水的湖泊。在雨季降水多时,积水成湖;旱季无水时,则成低洼地。每年可种一季旱作。云贵高原很多岩溶湖(指喀斯特地区由岩溶作用形成的低地积水而成的湖泊)夏季积水成湖,冬季干旱成洼:江汉平原一些碟形低地,很多也是季节湖。
9. 火山口湖
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中国第一深水湖泊。
10. 岩溶湖
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如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威宁城郊建有观海楼,登楼眺望,只见湖中碧波万顷,秀色迷人;湖心岛上翠阁玲珑,花木扶疏,有水上公园之称。
11. 冰川湖
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如新疆阜康天池,又称瑶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北美五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
12. 风成湖
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二、 影响流速
通常情况下,河流的流速比湖泊快,河流水容易更新,湖泊之水相对处于静止状态,水体更新速度慢。当河流变成湖泊时(如三峡变成三峡水库),水库面内水流速度下降。
三、盐度变化
(1)如果大量引用进入内陆湖的河水,使得进入湖泊的水量减少,湖水面积缩小,湖岸线后退(类似于海退),以及盐度会增加,导致湖水变得更咸,周围水生植物死亡,破坏生态环境,出现荒漠化。
(2)黑海周围降水多,蒸发量少:黑海周围径流注入,起到稀释作用,所以黑海的盐度相对较低。
四、底部地形
(1).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说明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并且湖底有线状洼地。
(2).丰水期无法知道湖泊底部的地形地势状况,根据水向低处流的原理,可知枯水期湖泊底部有水的地方是湖泊海拔较低处,没水的区域则是湖底地势较高处。
五、湖泊与水源
(1).死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湖水不宜用作灌溉水源;但用做牲畜饮用水基本可以。
(2).淡水湖往往是一个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为了保护水源地,应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人工养殖;并且要保护好湖泊周围的森林。
(3).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林,保护水源,增加湖水补给。
(4).湖泊,雨季能够蓄水,利于防洪,旱季灌溉方便利于抗旱。
(5).在干旱半干旱流域内,耕地面积扩大会使灌溉用水增多,加剧流域内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同时会使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导致湖泊萎缩。
六、调蓄作用
(1).湖泊和水库对其下游的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延缓、削减洪峰;枯水期释放蓄水,补给、稳定下游径流。如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湖泊是河流的补给源之一,同时还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调蓄作用。当雨季来临和冰雪融水丰富之时,这些湖泊储蓄河水,起着削减洪峰的作用。到了冬季、春季,因冰雪封冻,河流水量减少,湖泊将存储的水补给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对稳定。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泄峰的作用。
(3)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通常为河流的源头,对湖泊下游的河段具有调蓄作用。
(4)围湖造田严重的地区,要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为洪水留够空间,防止发生洪涝灾害。
(5)扩大城区湖泊(湿地)面积,有利于增强湖泊对径流量的调蓄作用,减轻城市洪水压力,防止发生内涝。
(6) 湖泊对其上游河流无调节作用。
七、湖泊与生物
(1)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2) 湖泊面积小,环境容量小,不可能有大型动物生存。
八、湖泊与地质作用
(1).河流途经湖泊,所携带的泥沙、营养物质部分会在湖泊中沉积,使得流向下游的泥沙、营养物质减少,水质得到净化。但下游由于营养物质的减少,动物资源也会减少。
(2). 多条河流在同一位置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多,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干涸后成为沙源地。
九、湖泊与交通运输
(1). 湖泊与外流河相连,可以扩大内河的运输范围。
(2). 湖面高于海洋水面,湖水通过河流能自流入海,河流上宜建设船闸,改变航运条件。
(3). 湖泊水深,水位季节变化小(枯水期水也较深),流速慢,有利于航运。
十、湖泊与污染
(1).湖泊面积萎缩,湖中的水生生物减少,失去对湖水的净化作用。
(2). 湖泊蒸发作用强,面积缩小,水量减小,会失去自我净化能力,使污染物浓度增加,加剧污染。
十一、湖泊与小气候
(1)湖泊对其周围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是夏季降水增多,且湖面反射太阳辐射可以为植物增补光照。
(2)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纵横交织的灌渠,会增大水体面积,可减小气源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能够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农作物的损害。
十二、大湖效应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