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地理中,“芦竹发电”属于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点,涉及能源植物、清洁能源开发、生态效益与区域发展等知识点。


一、芦竹作为能源植物的特性与优势


1. 生物量高,固碳能力强

芦竹通过光合作用快速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生长周期短、生物量大,是一种零碳或负碳能源植物。

2. 可再生性与生态效益

作为可再生能源,芦竹可替代化石燃料,减少碳排放;其种植还能改善土壤质量、防止水土流失,兼具生态修复功能。

3. 经济性与可行性

种植和开发成本较低,适合在荒地、盐碱地等边际土地推广,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二、芦竹发电的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1. 自然条件

(1)气候:芦竹喜温暖湿润环境,适合亚热带至热带气候区种植(如我国南方地区)。

(2)地形:对地形适应性强,可在平原、丘陵等地形推广,但需注意灌溉条件。

2. 社会经济条件


(1)政策支持:双碳目标下,政府对清洁能源的扶持政策是关键推动力。

(2)技术条件:生物质发电技术(如燃烧、气化)的成熟度影响能源转化效率。

(3)市场需求:区域能源需求与电网接入条件决定发电项目的可行性。

三、芦竹发电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


1. 环境效益

(1)减少化石能源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通过生态修复(如盐碱地治理)提升土地利用率。

2. 经济效益

(1)形成“种植—发电—副产品利用”产业链,促进农村就业与经济增长。

(2)降低能源进口依赖,增强区域能源安全。

3. 社会效益

(1)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2)改善农村能源供应条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四、高考可能的考查角度与答题思路


1. 能源植物开发的意义

(1)答题模板:从资源可再生性、生态修复、经济成本、政策导向等角度分析。

2. 区域能源结构调整措施

例:结合某区域地理特征,提出推广芦竹发电的可行性建议(如南方丘陵区)。

3. 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例:以芦竹发电为例,说明如何协调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五、典型真题链接(参考方向)


1.选择题:芦竹发电对区域发展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

A. 减少碳排放 B. 增加就业机会 C. 加剧土地荒漠化 D. 促进技术进步

答案:C 。

2.综合题:分析某地发展芦竹发电的区位条件及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总结

芦竹发电是高考地理中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的典型案例,需从自然条件、区位因素、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等维度全面掌握。复习时可结合区域地理(如南方地区)、能源问题(如碳中和路径)等模块进行知识整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