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2月12日电(记者李惊亚、施钱贵)鞭炮齐鸣,65支龙灯队伍从四面八方鱼贯进入县城主干道……2月12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夜色将至,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城里,一年一度的“舞龙炸龙”民俗活动开始上演,元宵节的氛围感在这里拉满。

  “炸龙”是德江县的传统民俗活动,当鞭炮在身边炸响,寓意炸掉过去一年的烦恼,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元宵节当天,沿街群众、商户备好鞭炮和嘘花,等龙灯一出现便将其点燃,对准龙头、龙身、龙尾“狂炸”。舞龙队则来回穿行,一路高呼,接受鞭炮和嘘花的“洗礼”。

  记者在现场看到,舞龙者头戴安全帽,昂首前行,随行者手执灯笼、火把,敲锣打鼓。沿街居民、商家看到舞龙队出现,便迅速靠近他们,并点燃竹竿上的鞭炮和手中的嘘花。一时间,到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2月12日,德江县城举行舞龙炸龙民俗活动。新华社记者 施钱贵 摄

  “每到元宵节,大家最期待、参与度最高的就是这项民俗活动,很多年轻人要参加完这个活动,才离开家外出打工。”41岁的德江县龙灯协会副会长廖宇说,他从17岁开始参加炸龙活动,今年同样如此。

  进入农历正月,德江县龙灯协会便组织县城各社区的龙灯队做准备,将竹篾条编成龙头、龙身、龙尾,用皮纸糊面勾画图案,用绳子和木杆将龙头至龙尾串联固定,搭上勾画好的龙衣,等待元宵节的到来。

  “德江县的传统是将龙头扎得很大,也比较沉,需要青年男子合作、轮流舞动。小的龙灯有十多节,大的有上百节,需要很多人配合。大家通过这项传统活动,也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廖宇说。

  德江县是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区,民风民俗多姿多彩。据传,早在明永乐年间,德江就有“舞龙求雨”的图文记载。元宵节德江炸龙习俗历史悠久,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2日,德江县城里还举行了舞龙巡游表演,除了88支舞龙队伍外,还有秧歌队、腰鼓队、千人土家摆手舞等方队,表演者身着盛装,伴着锣鼓声载歌载舞,队伍绵延几公里。


  12日,德江县举办舞龙巡游表演。新华社发

  德江县文旅局局长田荣说,德江群众称元宵节为“大年”,对元宵节十分重视,舞龙炸龙活动,寄托着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承载着年轻人对家乡的深刻记忆,传承着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几年,元宵节前,德江的酒店都是爆满状态,来自湖南、福建、四川、北京等地的游客,千里迢迢赶来体验德江的传统民俗文化,给我们的旅游经济添了一把‘火’。”田荣说。

  时针接近晚上八时,舞龙炸龙活动接近尾声,沸腾的县城逐渐归于平静,参与舞龙炸龙的人们,带着新年的美好愿望陆续散去。接下来,他们将回归各自的岗位,开启新一年的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