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2月12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实时票房突破95亿元,登顶中国影史票房、观影人次双料冠军,更打破全球单一市场票房纪录。与此同时,游戏ETF(159869)自春节后开市以来五连阳,累计涨幅达18.51%,光线传媒盘中涨超19%,浙数文化连续6日涨停。这场“电影与游戏”的联动盛宴,揭示了文化IP对资本市场的核爆级影响力。


票房与股价的“共生密码”

作为《哪吒2》出品方,光线传媒股价在2月11日盘中创下10年新高,涨幅超5%,次日更因票房突破91亿的利好,单日涨幅扩大至19%。其股价飙升背后,是电影业务(占比58%)与游戏业务(23%)的协同效应。

据悉,影片制作成本超5亿元,采用全球顶尖动画技术,特效场景如“水火交融”被观众盛赞为“国产动画工业化里程碑”。光线传媒持有《哪吒》IP改编权,市场预期其将推出衍生游戏,拉动游戏业务估值。


电影与游戏联动早有成熟案例可鉴赏。《流浪地球2》曾带动关联游戏《无尽的拉格朗日》日活暴涨70%,验证影视IP对游戏股的拉动逻辑。不过2019年《大圣归来》游戏因质量不佳导致股价反噬,也凸显“IP≠成功”的铁律。

影游联动,依然要有质量托底。

哪吒IP的游戏化野望

“中国神话宇宙”的构建,无疑是当下玩家心中最为迫切的诉求之一——自血脉基因中蕴含,由《黑神话:悟空》引爆,再由《哪吒2》电影向资本界传达。

在各大玩家社区中,关于《哪吒2》游戏化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许多玩家表示,希望推出一款哪吒主题的国风开放世界游戏,能够让他们在游戏世界中自由穿梭于电影中的经典场景。还有玩家指出,电影中“混元珠”的设定非常适合做成游戏技能系统,通过技能的升级和组合,玩家可以体验到更加丰富的战斗策略。这些玩家的期待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哪吒2》游戏化的强烈需求,也为游戏开发者提供了宝贵的创意来源。


然而,将神话题材改编为大型开放世界游戏并非易事。以MMO(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为例,若要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神话宇宙,其研发投入至少需要10亿元。

其背后所涉及的技术难题、美术设计、剧情构建以及服务器维护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而对于游戏公司来说,如此高昂的成本意味着巨大的回本压力。如何在保证游戏品质的前提下,实现商业上的成功,是每一个开发者必须面对的难题。

冷思考:爆款IP亦是双刃剑

尽管IP改编游戏在市场中有着巨大的潜力,但过度依赖IP也可能带来诸多隐患。回顾过去的一些影游联动案例,如《花千骨》《大圣归来》等,虽然这些IP在电影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其改编游戏的表现却并不理想。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票房≠游戏成功”的行业规律。游戏的成功不仅取决于IP的热度,更需要在游戏设计、玩法创新以及内容质量上做到极致。如果仅仅依赖IP的热度而忽视了游戏本身的品质,最终只会导致玩家的失望和市场的冷遇。

完美世界曾因过度开发《诛仙》IP而付出了沉重代价。《诛仙》作为一款经典的小说IP,在改编为游戏后一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随着游戏版本的不断更新和过度的商业化开发,玩家逐渐对游戏内容感到厌倦。频繁的付费活动、缺乏创新的游戏玩法以及对IP的过度榨取,使得玩家的信任度大幅下降。最终,完美世界的股价因此腰斩,这一事件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它警示着游戏行业,IP的价值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过度开发只会透支玩家的热情和信任。


在IP热浪的推动下,部分玩家对“电影火了就硬塞氪金手游”的做法表示担忧。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许多玩家在支持IP的同时,也希望游戏开发者能够尊重他们的消费体验。因此,游戏开发者需要在商业变现与内容质量之间找到平衡。通过精心设计游戏玩法、优化游戏体验以及合理设置付费模式,开发者可以更好地满足玩家的需求,从而实现商业与口碑的双赢。

以《哪吒2》为例,这部电影在上映前就备受期待,但如果改编游戏不能在品质和创新上有所突破,很可能会重蹈《诛仙》的覆辙。玩家对IP改编游戏的期望不仅仅是简单的移植,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在原有IP基础上的创新和升华。如果游戏开发者不能深刻理解这一点,仅仅将IP当作赚钱的工具,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去玩家的信任和支持。

结语

爆款IP无疑是娱乐产业中的重要资产,但如何合理开发和运营IP,却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过度开发的陷阱已经让许多厂商付出了代价,在影视与游戏深度融合的背景下,IP改编游戏的开发和运营需要更加谨慎和创新。

《哪吒2》的成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提醒着开发者要避免过度依赖IP的陷阱。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者需要始终牢记玩家的需求和信任,只有以品质和创新为核心,才能真正实现IP的价值最大化,让爆款IP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不是一把伤人的利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