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李果
编 辑丨陈洁
图 源丨新华社
正在向百亿票房冲刺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因导演、编剧等主创团队都来自成都,由此被贴上了“成都造”的标签。
这引发业内的畅想:成都从过去的“中国手游第四城”到近几年的“中国科幻之都”,在文创产业方面,成都未来能否借“哪吒”之势,拥有“中国数字文创中心”的新名片?
近几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成都走访了多家与《哪吒2》相关的制作公司、文创领域专业人士,对此进行深度解读。
厚积薄发
在2025年春节后,因《哪吒2》的票房一路高涨,成都变成了一座“哪吒”之城。在城市的地标——交子双塔的巨大的塔体LED屏幕上,动画人物哪吒和敖丙向市民和游客拜年,哪吒的实体雕像也出现了成都多个公园、景区内,向外界宣传着这座城市与这部现象级动画电影之间的关联。作为出品方的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公司门口,也迎来了大批游客打卡。
但从该影片的制作流程来看,《哪吒2》却不仅是成都的功劳,全国多个城市的顶尖动画制作团队都深度参与其中。《哪吒2》技术开发总监黄功表示:“《哪吒2》项目像一个奥运村,吸引了国内最优秀的动画人才们。”而影片投资方来自北京的光线传媒,外界预计将是票房分账的最大受益者。
应该如何评价《哪吒》系列电影与成都的关系?成都在其中的功劳几许?成都又能否借助《哪吒》实现城市数字文创产业更上一层楼?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中,有不少业内人士提到了“机缘”二字,认为成都是在“无意”之中孵化出了这部动画片。但在“无意”的背后,却是成都在近20年时间内持续深耕数字文创产业的功劳。
黄雷是成都一家从事动漫游戏后期制作的公司负责人,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饺子导演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两部《哪吒》电影的制作,而成都在文创领域的耕耘已超过20年,“没有此前的一系列布局,可能《哪吒》无法在成都完成大量的制作工作”。
黄雷所说的布局,是指2002年以来,成都从布局游戏产业到软件产业的一系列动作。2002年成都开始支持游戏开发,这被认为是成都布局数字文创产业的开端。2005年,成都天府软件园投入使用,大量的数字文创企业在这里聚集,其中包括腾讯、盛大、金山、网易、育碧等国内外游戏大厂。
“成都的游戏产业聚集,使得上下游大量的相关人才在这里汇聚,尽管成都游戏产业在2014年后出现变化,但大部分人才都留了下来,或者进入新的公司,或进行创业。”黄雷说,“游戏产业和动画产业有很强的关联性,成都也一直在这些领域持续推出政策进行扶持,并获得了很多成效。”
比如,在饺子导演和彩条屋总裁易巧“促膝长谈”、并决定一起制作《哪吒》的2015年,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就诞生了一款现象级、火爆至今的产品——《王者荣耀》。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中,也有业内人士称,饺子导演在成都发展的每一步,都有当地政府在背后默默托举的身影。
如2012年,成都高新区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成都高新区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房租减免、税收奖励、人才补贴等方面对创业企业进行支持。其中更有明确的条款表示,将按投资金额的5%对被投企业进行项目扶持,最高可达100万元。
而在可可豆动画前身——“饺克力”动画工作室于2013年入驻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后,这个由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平台,给与了“饺克力”动画工作室包括房租减免、技术共享、业务对接等扶持,助力其跨越初创期的生存难关。
“但成都也不会预料到饺子乃至《哪吒》能取得如此的成功。”一位动画设计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所在的企业,负责的是游戏角色的美术设计,其和饺子的初创团队一样,在发展初期也受惠于这里的扶持政策。
“从时间线看,也许我和饺子遇见过,但这里聚集了很多有梦想的年轻人,饺子只是其中的一员。”这位动画设计者说,“那时候大家都是创业团队或小微企业,在园区里没有区别,成都对我们都一视同仁。因此可以说,成都给予创业者们一片同等的土壤,饺子在后来成为了其中的一棵大树,但作为种子时,都受到了精心照料。”
成都的“性价比”之论
在《哪吒2》的片尾,出现了长达100多个的影视制作公司名单,这些公司成为该影片冲刺百亿票房的保证。这些影视制作公司中,有多个是成都公司。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中,众多数字文创从业者说,不是北京和上海去不起,而是成都更有“性价比”。
电影视觉特效创作公司墨境天合是2018年来到成都的。“电影视效行业不是一个利润很大的行业,我们的一些员工认为北京买房压力很大,且北京户口落户难也影响到子女读书的问题,因此在2017年我们提出到别的城市开分公司的想法,大家一致投票选择了成都。”墨境天合视效成都公司CEO、视效总监刘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刘颖说,“成都的人力成本相对低,城市房价友好,在文创产业上又具备一线城市的资源,比如北上广深有的文创展会成都也会举办,我们在落户前也走访了成都的高校,发现这里的教育资源很不错,当地政府对于影视动漫产业有很好的政策。”
低房价、低租金带来了运营成本的降低,这让一个项目的研发周期得以保证。而性价比的另一方面,是成都的生活节奏。
在采访中,数字文创企业星阅辰石创始人王磊特别提到,成都老城区特别适合生活,成都高新区则很适合工作,慢生活和快工作间的转换,让企业的员工在成都感受到了幸福。
“成都的市场环境非常好,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非常支持和理解,他们也有强大的执行力。”王磊认为,成都未来有望成为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中心。
成都本地一家影视后期制作公司负责人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目前看,北京和上海依然是国内影视制作的核心城市,好的制作公司、导演包括资本都在这两座城市聚集,而聚集效应也让电影制作上下游的关联方有更顺畅的沟通渠道,“有时候为了跑剧本、拉投资,每周都要去北京几次,或者在北京住上一段时间”。
但这一现象也在改变。“我们所合作的一些导演,特别喜欢成都,他们会提出下次开会就在成都,因为这座城市有魅力,特别是对于需要创造的人而言,换一个环境可能就有新的灵感产生。”上述人士表示。
下一步成都如何走?
过去,成都最响亮的城市名片是“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讲的是自然环境与市民生活,里面突出了成都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市民获得感的高度概括词语——“幸福”。
但对于成都而言,它近年来还在持续发展文创产业,在《哪吒》之前,电影《流浪地球》的上映首先让外界了解到成都的另一面,因为成都成功举办了“世界科幻大会”,将全球的科幻作家都聚集到这里,“中国科幻之都”成为这座城市新的名片。
而在《哪吒2》爆火之后,成都能否借机打造出一张新的名片,这是这座城市亟待思考的事情。
让更多的企业在成都聚集,是数字文创产业形成规模的关键。如今,墨境天合与可可豆动画的距离在100米左右,它们都位于成都高新区数字文创产业基地的核心产业载体——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这里聚集了游戏电竞、影视传媒、数字音乐、超高清视频等领域的企业64家,并打造了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四川省游戏创新发展中心、咪咕科创平台、爱奇艺潮流文化坊等共性平台,聚集从业人员约6000人。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文创产业预计全年实现增加值2810亿元,同比增长9.1%,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对于未来,成都提出以创意设计、现代时尚、动漫游戏等八大行业为重点,加快打造附加值高、原创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持续巩固文创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大力发展“影视+”“科幻+”“游戏+”产业,加快布局文创“元宇宙”、国潮新文创、微短剧影视、“AI+文创”四大新赛道。
更多内容请看↓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