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堂哥和侄儿大吵了一架。

堂嫂在一旁抹眼泪,有苦难言。

堂哥和堂嫂常年在外打工,几乎是一年才回家一次,侄儿跟爷爷奶奶待在老家。

两口子好不容易回趟家,想关心一下孩子生活和学习,增进一下感情。

结果侄儿却一天到晚抱着手机,对父母爱搭不理的。

想和孩子坐一起聊聊天,侄儿坐不来5分钟,就找他们要手机。

想跟孩子在村子里溜达溜达,侄儿拿着手机转头就进卧室。

叫孩子一起去街上置办年货,侄儿说还不如在家玩手机。

不给他手机,他就去隔壁邻居家蹭别人的手机看。

到了除夕当晚,孩子在饭桌上还抱着手机在那:“上啊!上啊!”

整个人像个字母C一样坐在凳子上,头恨不得钻到手机里去。

嘴里吵吵嚷嚷的说着:“年少不知游戏好,错把学习当个宝。”

堂哥气急,伸手就去抢手机,没想到侄儿一下就炸了。

大吼大叫的:“你干什么?要你管。”

“过什么年,你们回来干什么。”

说完,就气冲冲的进房间锁门了。

堂哥气的要破门而入,好好教育一顿孩子,被爷爷奶奶给拦了下来。

堂哥无奈的说:“才10岁的孩子,已经是和平某英5年的老玩家了。”

自己平时不在家,没法管,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

而且,这真的不是个例。

过年走亲访友这几天我发现,农村的孩子不再是三五成群的在户外玩,不会去遛鸡斗狗,也不会帮忙干活。

大部分是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玩游戏】、【看短视频】。

两三岁的孩子,视频刷得比有些大人还熟练。

不给孩子手机的话,孩子就会撒泼打滚。

一个小小的屏幕,承载了孩子90%的悲欢喜怒。



02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显示,农村儿童每天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108.18分钟)明显高于城市儿童(88.40分钟)。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0.3%,其中93.4%的农村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作为上网设备。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近700万自制力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成了网瘾的首要受害者。

一旦被电子产品过度“侵入”,许多农村孩子的生活就废了。

有记者采访过一位13岁的留守儿童小光,曾经小光是父母的骄傲,名列前茅。

可自从父母把他留在农村老家后,小光开始沉迷手机,爱上了刷短视频、玩游戏……

成绩一落千丈,从前3名变成了倒数。

记者问小光:“想不想再拿些奖状呀?”

小光说:“不想,学习累,需要思考;打游戏不用想,见人打就完事了。”

当记者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时。

小光回答说:“对将来没啥打算,初中毕业以后不上学了。”

这是大多数农村孩子的现状。

留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留在农村的孩子也越来越少。

他们不再成群结伴,甚至同龄人都很少。

没有丰富的娱乐活动,也没有父母的陪伴和督促。

手机给他们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们的时间、专注力和自制力。

现实生活中越是孤独的人,越容易沉溺在虚拟世界里。

现实中交不到朋友,就去游戏里交朋友。

现实里不敢说的话,在网上可以肆意发言。

伯伯是有着30几年农村教学经验的老师,她说现在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是越来越好了,孩子却越来越难管了。

不是因为学习变难了,而是很多孩子沉迷玩手机,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比以前沉迷网吧更难管教。

哪怕三令五申不准带手机来学校,总有孩子有办法偷带进来。

一个手机影响的可不止一个孩子。

在学校都不服管教,回家爷爷奶奶更加管不住。

手机带来的时快乐,正在一点点摧毁农村孩子本就崎岖的向上之路。



03

大家都知道,任何时代都有不爱学习的孩子,他们表面的原因可能喜欢玩电脑、喜欢玩手机……

但真正的原因往往容易被忽视,要知道真正摧毁孩子的从来不是工具本身。

有通过手机学习编程的孩子,也有通过短视频传承非遗文化的孩子,还有借助手机、IPAD学习的孩子。

而差异源自于:

孩子是否真正学会了如何使用手机?

孩子是否有规划学习和娱乐的能力?

孩子是否感到孤独,需要通过手机来排解情绪?

当你和朋友出去游玩时,你不会想掏出手机玩一把游戏;

当你在做你感兴趣的事情时,手机似乎一天都不用充电。

而当你感到无聊、感到寂寞的时候,你会想看一集电视吧,玩一局游戏吧。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孩子也不例外,手机是打发时间的好工具。

孩子想和大人一起玩,大人各忙各的,没空搭理他。

想和同龄人玩,找不到同龄人。

于是,孩子各种闹腾。

家长想,这娃真难带呀!给他一个手机让他安静吧。

手机带来的快乐弥补了孩子对父母陪伴的需求。

游戏设置的“上瘾机制”更是让孩子欲罢不能。

城里孩子也玩手机,只是玩手机的时间有差异,手机用途也有差异。

奥巴马和孩子规定,周末才能用手机,电脑只能用来写作业。
乔布斯禁止孩子玩IPAD,周末陪孩子看书。聊历史。

越是清醒的父母越知道,手机不是孩子不上进的原罪,但如何教孩子远离打游戏、短视频带来的短期快乐才是家庭教育的重点。

手机不是只能用来玩游戏和看短视频的。

同样,它是通讯工具,可以和亲朋好友联系;

它是可以定闹钟、看时间,看天气,了解时事,查找资料的生活帮手、学习帮手。

父母把手机当工具,懂克制,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04

父母陪伴的越少,孩子越容易沉迷手机。

而对于无法平衡经济和家庭教育的农村家庭而言,很难兼得,更多的是要做取舍。

有位博主曾在贵州支教,有两个让她印象很深刻的孩子。

小A头脑聪明,成绩不错,考个好高中,上个大学完全有可能。

小B成绩一般,还有些贪玩,当时考高中希望都不大。

但多年后,这位博主却得到一个很意外的消息,小A辍学了,小B考上了大学。

因为,小A后来迷上了手机,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小B被父母接到了身边,给予陪伴和监督,小B的成绩稳步上升,最终考上了大学,和父母关系也越来越好。

手机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拉近教育资源差距。

但如果管控没跟上,无疑是农村孩子的火坑。

赚钱还是陪娃,或许很难选择,但是孩子的教育是有时效的。

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把孩子丢给了手机。

在孩子需要教育的时候,手机也会让孩子在虚拟的世界里迷失方向。

教育是有预见性的,或许它不能立杆见效,但却影响深远。

如果可以,在忙着赚钱的时候,不要忘了对孩子表达爱和关心。

不要让孩子常常被孤独感包围,带孩子看看更有趣、更真实的世界。

在屏幕之外,有更多快乐等着我们去发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