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的瑰宝,近年得到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全国各地医院都开始建立中医诊室,为中医的推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实际情况来看,以前我国的中医人员培养主要是靠民间师徒传承,这种模式很难复制推广,也很难得到官方认可,所以导致中医只在民间有认可度。
如今国家重视中医类人才培养,特别是在国家推出双一流建设计划时期,希望扶持全国重点中医药大学,提高中医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真正培养具有科学性和传承性的中医人才。
目前全国各地基本都已经建立有中医药大学,每年中医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已经超过10万人,说明中医的地位已经得到显著提升,虽然西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医也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2025年中医类大学排行出炉
提高中医类高校的办学实力,让中医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这也是国家发展发展中医的重要目标。根据CNUR提供的最新高校排行榜,2025年中医类高校排名已经出炉。
北京中医药大学位居全国第一名,成为中医类高校的“领头羊”。当年教育部评选211工程大学时,将中医领域里面唯一的211名额给予北京中医药大学,这就奠定学校在中医领域的地位。
北中医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逐步完善,比如最近这些年都推出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还有中西医临床医学(华佗班),实行九年制的本硕连读机制。
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能让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有更长的学习时间,并提高自身学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医术,将来在就业竞争当中会更有优势。
上海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二,南京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三。这两所高校实际上都是更注重于学术研究,比如在论文成果方面较为突出,所以整体排名较为靠前。
但两所高校的应用场景有限,特别是在上海地区,上海的西医占据主导地位,中医在民间的认可度同样很低,所以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可能并不乐观。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更多可能会选择到外地就业。
成都中医药大学排名第四,广州中医药大学退居第五。成都和广州都是我国中医推广相对成熟的城市,在民间拥有较好的基础,医院里面中医门诊数量也相对可观。
这两所高校都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学术可能并没有太突出贡献,所以这两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比如针灸推拿学、临床药学、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等都很有特色。
天津中医药大学排名第六。张伯礼院士曾经担任过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为提高学校的中医实力和知名度做出巨大贡献。学校的中药学、中医学等在全国排名都很靠前。
特别是中医内科学和针灸推拿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组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因此,天津中医药大学这些年的进步最快,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浙江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排名第八,湖南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九,山东中医药大学排名第十。这四所都是属于省属重点中医类高校。
这里面需要重点提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该校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当中,中药学科被评为A+,并列全国第一名。因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将会是第三轮双一流高校评选的“黑马”。
从中医药大学在全国排名来看,整体排名并不高。即使是表现最佳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全国也仅是排名88,其余中医药大学均是跌出全国100强。
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医类大学仍然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还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开设更多本硕连读专业,让学生能更好地就业。
报考策略建议
中医类高校在全国各地录取分数线并不高,主要是很多高分的学生和家长都害怕将来从中医类高校毕业后难就业,所以在报考时会更谨慎。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医学已经被纳入到医学类专业里面,将来能考取执业医师证书,能成为真正的医生。因此,学生们可以看准中医类专业,最好是选择5+3一体化。
这样确保自己将来有机会成为医生,能到医院里面工作。如果是其他非中医类、中药类专业,确实就要三思而后行,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