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预约就诊率达92.2%,140家医疗机构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应用……北京市卫健委今日召开工作会议,介绍了医疗便民服务、医疗资源疏解等方面的工作进展,以及今年的重点任务。
292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北京市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徐长顺介绍,2024年,北京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覆盖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线上预约就诊率达92.2%。
181家医疗机构实现医疗影像线上共享查询,172家医疗机构实现平台在线查询检查检验报告,基本实现开展检查检验服务的医疗机构全覆盖,140家医疗机构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应用,实现181项检验项目、300项检查结果互认。
为了方便老百姓就医,去年还推进了预约挂号“五统一”,299家医院统一放号时间,291家医院统一放号周期。
目前,北京市互联网医院达到92家,292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34家医院入驻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全年互联网诊疗量达167.5万人次,同比增长54.7%,北京肿瘤医院、首儿所等互联网诊疗量占比超过10%,成为线下诊疗的重要补充。
今年,北京的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将扩展到200家二级以上医院,覆盖二级以上医院97%的门诊量,加强互联网医院服务质量管理,全市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接入医院达到70家。
雄安宣武医院门诊量达20余万人次
北京持续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疏解。去年,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北京口腔医院新址、积水潭医院回龙观二期等4个项目开诊,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等地区新增床位2900余张,卫生职业学院、首儿所通州院区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市疾控中心迁建等项目加快推进。
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方面,去年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正式开诊,雄安宣武医院累计门诊量达20余万人次。
北京还与保定、承德、唐山签署了新一轮《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持续组织在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与雄安新区、张家口、廊坊北三县等重点区域开展支持合作。支持河北建设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京津冀三地共建115个医联体,推出49项京津冀互认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三地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914家。成立京津冀医养结合联盟,覆盖542家单位。
大医院号源提前投放基层
在强基层方面,去年北京市属医院开始向基层预约转诊平台投放全量号源,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上下转诊量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33.2%。新建、改造94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配置各类设施设备3万余件/套,10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CT设备。
北京市也印发了《北京市8类慢性病长期处方用药指南(2024试行版)》,慢性病“长处方”同比增长10.0%。18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316个基层专病特色科室,病种增至13种,50%以上村卫生室实现全面一体化管理。
今年将进一步畅通基层预约转诊通道,市属医院全量门诊预约号源提前2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放,三级公立医院50%门诊预约号源提前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放。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新建30个“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村卫生室全面一体化管理率达到70%以上。强化家庭病床和上门服务管理,巩固慢性病“长处方”政策,实现有需求“老老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今年实现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2024年,北京市常住孕产妇死亡率为0.69/10万、婴儿死亡率为1.3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孕产妇死亡率达历史最好水平。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市紧密型儿科医联体覆盖41家医疗机构,73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已全部开设儿科门诊,3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占比超过96.7%。
为健全人口政策和服务体系,北京市研究制定了推进生育支持工作措施,推动托育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全市托位总数达6.7万余个,普惠托位增至3.1万余个。加强母婴健康服务,深入实施区域母婴安全筑基行动;建成母婴友好医院20家,儿童健康友好社区达164家;为百万名儿童开展疾病筛查,确定儿童五类疾病诊断评估机构16家,建立与各区对口转诊关系。
今年,北京将继续完善生育友好型社会配套支持政策,推进出台生育补贴等一揽子支持政策;优化普惠托育政策,针对“小小孩”多元化托育需求,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多样化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实现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优化妇幼健康服务,推进61家市区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及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推广早孕关爱服务,开展“加速消除宫颈癌北京行动”。
记者/戴轩
编辑/张磊
校对/张彦君
运营编辑/刘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