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河北省“木兰有约”燕赵巾帼法治宣讲团走进农村、社区、学校、机关……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成为享誉燕赵大地的巾帼普法品牌。

提升普法成效

燕赵尽飘“木兰”香

“普法宣传让我知道了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我要把她们教给我的处事方法传递给家人、朋友。”“听了宣讲,我明白了过激手段解决不了问题,合法途径才能保护自己。”“我从宣讲团这里找到了‘锦囊妙计’,学到了更好的妇联工作方法。”一条条暖心反馈,一句句知心话语,是河北省“木兰有约”燕赵巾帼法治宣讲团不断前行的动力。

“木兰有约”进校园法治教育润童心


“木兰有约 ”将专业权威的“法治大餐”送 到妇女群众身边

2024年11月28日,在第11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 ,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盛宴在石家庄高新区塔北路小学举办。

石家庄高新区法院法官范依苹、栾城区检察院检察官付译晨与河北金龙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书雪,为塔北路小学200余名师生带去了一场发人深省的法治宣讲。

活动以“徽章对对碰”互动小游戏作为开场,通过让孩子们分辨检、法、律徽章,让他们更深刻感受到检察官、法官、律师的职业特点和实现公平正义的一致性。

范依苹法官向孩子们介绍了法的来源和国徽的象征意义,通过讲述“背着国徽去开庭”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法律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鼓励孩子们要尊重法律,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陈书雪律师用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宪法的权威与力量,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对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她还结合“燃灯校长”张桂梅建免费女子高中的事迹,阐述了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宪法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保护作用。

付译晨检察官则结合自己丰富的办案经验,向孩子们讲述了不良行为如何一步步发展为违法犯罪的过程。她通过典型案例,让孩子们在情节紧张的故事中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公正,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并鼓励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远离不良诱惑,珍惜青春时光 。

三位讲师的授课让原本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增长了见识,提升了法治素养。

活动虽然短暂,但法治宣讲团的帮扶是持续的。

石家庄第15中学学生晓磊 (化名)及家人是其中的受益者。王丽娜是河北省嘉园律师事务所律师,作为“木兰有约”燕赵巾帼法治宣讲团成员,她曾与法官、检察官到石家庄第15中学举办普法讲座,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活动结束后,王丽娜接到晓磊的求助电话。原来,晓磊的爸爸陷入套路贷诈骗陷阱。王丽娜先是帮晓磊一家人报警,事后协调派出所,解除了晓磊父亲陷入套路贷的20万元合同,追回了所有损失。

“木兰有约”燕赵巾帼法治宣讲活动由妇联搭建平台,法官、检察官、律师同台进行普法。普法活动结束后,通过部门横向联动、上下纵向贯通,实现对个案的帮扶及问题的解决,是巾帼普法新模式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四部门协作 “妇联舞台”撑起“法治大戏”


“木兰有约”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普法活动

从普法宣传到个案帮扶,“木兰有约”燕赵巾帼法治宣讲活动始终秉承“妇联有号召、协会有响应、木兰有行动”的工作理念,将专业权威的“法治大餐”送到妇女群众身边,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2024年,共开展法治宣讲活动2057场次,受惠群众约11万余人,深受妇女和很多家庭欢迎。

河北省妇联与省女法官协会、女检察官协会、女律师工作委员会四家部门分工协作,创造条件开展工作。妇联组织作为牵头单位,负责做好时间调度、主题确定、场地安排、人员组织等工作,三家协会负责推荐宣讲团成员、组建宣讲小组、制作课件、开展宣讲。

“妇联搭台,法检律唱戏”,这种协作模式有效解决了基层妇联缺乏专业普法队伍,法检律缺少普法阵地和普法受众的困境,实现了普法工作的优势互补。

每场宣讲团队各由一名女法官、一名女检察官、一名女律师组成,三人分别从审判、检察、辩护等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宣讲, “三人唱好一台戏”。大家互相配合,以案释法,由一人宣讲变为合力普法,既促进了宣讲内容的有效互补,又实现了普法工作的有机衔接,大大提高了普法实效。

宣讲活动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更在于通过制度机制不断激发巾帼普法新活力。

例如,制定一个办法,河北省妇联联合省司法厅、法院、检察院、总工会、普法办等部门制定“木兰有约”巾帼法治宣讲活动管理办法,将“木兰有约”活动纳入各协会所在部门普法规划,并对成员管理、活动组织、成果运用、活动保障进行规范,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再比如,做到三个“明确”,每年联合三家协会印发通知,共同安排当年宣讲活动。明确宣讲主题,围绕宪法、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反家庭暴力等法律法规,确定每月宣讲主题。明确活动形式,妇联是宣讲活动牵头部门,负责本地区法治宣讲工作的计划安排,三家协会做好协同配合等。

多年来,“木兰有约”燕赵巾帼法治宣讲活动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比如,从形式上创新。妇女群众在哪里,法治宣讲就开展到哪里。“木兰有约”活动将宣讲由传统“教室”拓展至田间地头,由线下宣讲拓展至电台、微信、抖音、喜马拉雅等媒体矩阵,将法律宣讲延伸为法律咨询和现场办案,宣讲内容由“我宣传什么你听什么”转变为“你需要什么我讲什么”的点单式,围绕每月主题,分业、分类、分众由组织者根据群众需要“点单”,宣讲小组“接单”,定制讲稿和课件,一课一备,将专业权威的法律服务送到妇女群众触手可及的地方。

再比如,强化队伍建设。河北省妇联和三家协会经过多年培育,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精湛、基层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的女性法律工作者吸纳进“木兰有约”宣讲团,成员从最初120余名扩充到1300余名。定期开展跨部门联合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性别意识培训,打造了一支具有妇联特色、素质高、本领强的宣讲队伍,涌现出省级“木兰盛开”、石家庄市“木兰花开”、邢台市“兰韵”、邯郸市“琢玉”等优秀宣讲团队。

如今,河北省妇联积极打造“木兰有约”品牌,发挥“联”字优势,搭建平台,组织和推荐“木兰有约”燕赵巾帼法治宣讲团参加各类公益活动,扩大知晓度、影响力。全省三级“木兰”统一标识,统一着装,活跃在燕赵大地的社区、乡村、学校、企业、机关,活跃在妇女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成为燕赵大地普法队伍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专家点评:妇联搭台

法检律“和鸣”激发巾帼普法活力


王彦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教授

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宣传阐释,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如何发挥优势、用活用好普法资源,是各级妇联一直深入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此,河北省妇联创建“木兰有约”燕赵巾帼法治宣讲活动品牌团,以妇联搭台,法检律三家同台“唱戏”的模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案释法,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宣讲。

从“一家独唱”升级为“三家和鸣”,既促进了宣讲内容的有效互补,又增强了法治宣传的效果,将最专业的力量带到基层一线妇女群众集中的地方,将最权威、最优质的法律服务送到妇女群众身边。

与法治同行,与时代共进。宣讲团还运用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微信、抖音、喜马拉雅、直播等新媒体平台,组织拍摄录制音视频、编撰排练普法小品,最大限度地调动妇女群众的参与热情,大大提升巾帼普法成效。

从坝上草原到华北平原,从太行山麓到渤海之滨,河北省各地各级成百上千的女法官、女检察官、女律师组成的具有妇联特色和性别视角、专业本领强的宣讲队伍,共同谱写了一曲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之歌,让法治宣讲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全国妇联权益部、中国妇女杂志社、河北省妇联

编辑/刘世康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