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如何有效减少这些并发症并改善整体健康结局?
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体重超重等多重风险因素的管理上。实施“三高一重”(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体重超重)的综合管理策略,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举措,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近年来,口服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等创新药物的研发与上市,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例如,口服司美格鲁肽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该药物不仅有效调控血糖,还能减重、改善心血管风险因素,并对肾脏有益,为患者带来综合性健康获益,推动T2DM的个性化治疗与管理。
第十二届血糖波动监测与管理论坛于2024年12月20-22日在海口顺利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多位国内知名专家作精彩演讲,就血糖监测和管理中的前沿技术、最新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旨在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我国血糖监测和管理事业。“医学界”特别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余学锋教授,分享我国T2DM综合管理与创新药物研究进展的深刻见解与宝贵经验。
困难重重:T2DM亟待寻求破局之策
余学锋教授指出,当下,T2DM的治疗面临着重重困境与挑战。首先,在血糖控制方面,许多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这可能与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有关。患者或因对疾病认识不足,或难以持之以恒遵循医嘱,导致未能规律用药、控制饮食及运动,从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
其次,从整体健康状况来看,大多数T2DM患者不仅仅受到高血糖的困扰,常常还伴随多种代谢异常,如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此外,慢性并发症也是威胁T2DM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微血管并发症,例如视网膜病变,可能逐渐损害患者的视力;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体重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T2DM患者中,肥胖与超重的比例居高不下,已成为病情恶化的“推手”。过多的脂肪堆积不仅加剧了胰岛素抵抗,使得血糖控制更加艰难,还会给身体各个器官带来沉重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一系列复杂的健康挑战,帮助患者深刻认识到血糖管理与体重控制的至关重要性,并理解它们与自身健康的紧密关系,是促使患者主动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死致残的风险,最终为患者带来更长久的健康和福祉。
革新之光:创新药物接连涌现,为T2DM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近年来,针对T2DM的创新药物层出不穷,如GLP-1RA类药物。余学锋教授指出,GLP-1RA等创新药物的独特优势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首先,GLP-1RA展现出了强效的降糖作用。研究表明,GLP-1RA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1]。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的指南中,依据各类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进行分类时,度拉糖肽(高剂量,尚未在中国上市)和司美格鲁肽脱颖而出,成为“降糖疗效非常高”的代表性药物。
其次,GLP-1RA还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展现出了显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远期预后。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糖尿病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高达43%~50%,大约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它是导致糖尿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3]。一项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荟萃分析提示,GLP-1RA显著降低3p-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风险达14%[4]。此外,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中约30%~40%会发展为慢性肾脏病(CKD)[5]。FLOW研究结果显示,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发生肾脏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降低了24%[6]。
值得关注的是,GLP-1RA在控制体重方面也展现了较好疗效。体重与多种代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深刻影响着血糖、血脂以及血压等关键生理指标。因此,做好体重管理尤为关键。2023年ADA指南在根据减重效果划分的降糖药物类别中,司美格鲁肽也被列为减重效果非常好的代表性药物[2]。
降糖奇兵:口服司美格鲁肽引领T2DM治疗新篇章
余学峰教授提到,既往GLP-1RA药物均为注射制剂,缺乏口服药物。口服司美格鲁肽上市将填补这一空白,为T2DM提供一个相对便捷的治疗方案。PIONEER-11研究[7]证实其与注射剂型疗效相当,既能高效调控血糖,又有助于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并减轻体重。PIONEER-11研究以中国人群为主要对象,针对生活方式干预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T2DM患者,评估了司美格鲁肽片相较于安慰剂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发现,司美格鲁肽片可使HbA1c最高降低1.6%,在中国人群中HbA1c<7%的达标率高达92.3%。在减重方面,接受14mg司美格鲁肽片治疗的中国人群体重减轻2.6千克。此外,研究还表明司美格鲁肽片整体安全性良好,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未出现严重低血糖事件;腹泻、恶心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但多呈轻中度、一过性。
余学锋教授特别指出,口服药物的便捷性和较高的患者接受度直接促进了治疗依从性,而依从性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临床处方时,一方面要考虑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处方,对于那些血糖控制欠佳而体重管理需求相对不高的患者群体,口服司美格鲁肽是治疗优选。
小结
T2DM治疗面临着众多挑战,包括血糖控制困难、并发症的高风险以及体重管理的复杂性。口服司美格鲁肽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且其还能够降血压、调节血脂、降低体重,带来多种获益。口服司美格鲁肽的上市,不仅将为患者提供一个疗效且安全性较好的治疗药物选择,还将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
此外,针对T2DM,治疗策略应不再局限于单一指标达标,而应转向“多靶点共管”,这包括对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进行综合管理,最终目标是减少心血管、脑血管、肾脏等并发症的发生。一言以蔽之,未来的T2DM管理应更加注重综合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专家简介
余学锋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
湖北省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神经与内分泌学组组长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副主编、《药品评价》常务编委;《临床内科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华科大学报》英文版及《糖尿病天地》编委
参考文献:
[1].曾英彤,王妍,张宏亮.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临床应用医药专家共识[J].今日药学,2024,34(10):721-735.
[2].Diabetes Care 2023; 46(Suppl. 1):S140–S157.
[3].Yali An,et al.Diabetes Care 2015;38:1365-1371.
[4].Sattar N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S2213-8587(21)00203-5.
[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联盟. 中国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管理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40(06):455-461.
[6].Ndumele CE, et al. Circulation. 2023 Nov 14;148(20):1606-1635.
[7].Weiqing W, et al. 2022 IDF.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