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跨入元宵,央妈就熬夜发布了好几个“盒子灯”,邀请大家一起欣赏咱老祖宗们的智慧和技艺。



从视频可以看到,原来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不少人深谙“拆盲盒”的乐趣,就连花灯都能做成“盲盒款式”,只有点燃火线,盒子里的花灯才会脱落,一个做工精美的聚宝盆就这么“掉”了出来。



据了解,这种“盒子灯”现在已经被列为了一种非遗文化,只要不打开,没有人知道里面藏得是宝船还是繁花,直接给你“塞”一座宝塔进去也有可能。



每一次展示都能引发观众们的一阵阵惊呼,网友们忍不住感慨:“总算知道古人为啥爱看灯盏了,还得是老祖宗们的审美够绝。”



还有网友提到,建议某些地方灯盏学学央妈的“考古审美”,别一味的搞创新了,那真的是丑的人一愣一愣又一愣,眼睛都要瞎了。



地方灯盏,比的是“审丑”?

先来看看新疆这个“雨你无瓜”的小仙男灯笼吧,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没完工的缘故,空洞洞的眼睛看着着实有几分吓人。



但是比眼睛更抢镜的是这个“游乐王子”的鞋拔子脸和蓝色卷毛发型,还有那长的堪比蛇精的脖子,不敢想等到了晚上,这样的花灯得产生多么惊悚的效果,建议小孩子速速撤退。



紧随其后的是淮安的“野人灯”,手持火尖枪,手上居然还是红发,浑身上下只有重点部位被简单遮挡,直愣愣矗立在那里,看着实在是辣眼睛。



而这样的花灯只是园区中处处可见,不少网友表示设计师很有可能是来搞笑的,要不然设计不出这么畸形的花灯来。



已经买票还没去看的网友也无奈了:“突然就有点想退票了。”



河南濮阳的“高泰明”也被网友发现设计的实在有点“吓人”,最开始的形象和“新疆的游乐王子”差不多,也是半边蝴蝶面具,但是对比之下,濮阳这边的人像形体要舒服很多,没有那么畸形。



本来没完工的样子,只能说是有点丑,谁知等到所有的装扮都摆好后,不少人发现灯像满头的蓝发,搭配阴翳的眼神,看起来神似西方神话中的“美杜莎”。



虽然这座灯像还算精致,但还是有网友表示:“有的钱其实真没必要花”。



元宵赏灯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但是自打年轻人接手后,就连花灯也变得赛博朋克起来,今年广东和北京的花灯,就不约而同的戴起了科幻眼镜



可以看出是一个团队做的,就连头饰都差不多,但是广东网友却表示,自家这个不如脸型实在太古怪,可能这就是男女有别吧。



以前只知道外国某些设计师容易设计出谁也理解不了的衣服来,现在才知道咱不少中国设计师的审美也是够“歪”的,比如这个树人灯笼,真的不是来“吃小孩”的吗?



有济南网友吐槽,自己本来觉得本地的灯笼有点丑,谁知上网一看才知原来自家的已经算佼佼者了,远的先不说,光是菏泽这个“虚竹脸”就险些让人笑掉大牙,实在是太像了。





凭借质朴的市风火了一年又一年的淄博,在灯盏这一块也没抬起头来,这只花脸小猫还是有点过于抽象了,猛一看还以为脸上是黑眼圈呢。



不过要说小编心中最丑的,还得是属下面这几个,分别是长春的“纸片人”,和吉林的“大肿脸”。





这脸也不知道是照着哪位人才设计的,难道是一位因为花灯太丑被暴揍的设计师的倾情制作?开灯后的效果也是没谁了,堪称所有花灯中“眼神最到位”的一个。



看完这些丑的雷同的灯盏之后,再看央妈认证转发的灯笼,真的是个个令人眼前一亮。

首先就是曾在去年河南元宵晚会上出现过的“龙虾花灯”,今年再次被央妈转发,据了解这是根据《上元彩灯图》修复的,现在网上已经有人分享了制作的教程。



身穿汉服手提花灯,突然就感受到了咱老祖宗对于美的追求,真的是领先时代好几百年。





一本《上元彩灯图》,能复原的可不只有“虾兵”,“蟹将”紧随而来,还有最经典的金色龙鱼和小白兔,这要是在街头看到了,确实值得大家疯抢啊。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花灯随之发生变化,其实也无可厚非。

但是从上面那些地方灯盏可以看到,很多地区的花灯几乎都是“同质化”的,非要说不同的话,那就是“丑的千奇百怪”。



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挖掘老祖宗的东西,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骄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