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妇科中成药龙头千金药业连发十余则公告,公布了总价超6亿元的两笔收购:一笔是株洲国投、列邦康泰持有的千金湘江药业28.92%的股权;另一笔是株洲国投和黄阳等21名自然人持有的千金协力药业68.00%的股权。
两笔收购主要靠增发完成,基本不涉及现金交易。但因为8.77元的增发价比千金药业当前的股价有近20%的折价,因此资本市场给出了反馈:2月12日千金药业股价下跌1.33%。
这两笔收购似乎并非必须,千金湘江药业、千金协力药业本来就是千金药业的控股子公司,在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内,是公司西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交易完成后,千金药业对两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将分别提升至79.92%、100%。
株洲国投通过这次交易,实现了“国有资产证券化”,把原本子公司的资产换成了母公司的股份。按当前千金药业的股价,株洲国投增发完成后将直接浮盈近1亿元。
收购公司提升公司盈利
千金药业以“妇科千金片”起家,后来又在药品批发零售、西药生产等板块加码,发展成一家综合性医药企业。
凭借“妇科千金片”这一独家品种,千金药业连续十多年保持口服妇科炎症中成药第一品牌地位。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妇科千金片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销售额大涨超过20%,突破2亿元,创下新高。
但“妇科千金片”只能帮助千金药业稳住业绩。过去十年间,千金药业业绩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维持在营收35亿元左右。2024年前三季度,千金药业中药生产、药品批发零售两大主营业务均在下滑,仅西药生产一项实现同比增长12.48%。
千金药业曾提出到2031年实现80亿元的营收目标。此次收购的千金湘江药业、千金协力药业即是公司西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上市公司于1998年5月发起设立的公司,发起设立至今持股比例一直为51%;后者则是千金药业2013年收购而来,持股比例一直保持在32%。
数据显示,2023年度,千金湘江药业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6.4亿元、1.05亿元;千金协力药业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32亿元、3916.05万元。
按照千金药业的说法,两家标的公司是上市公司西药板块盈利的主要来源。同时,按照《备考审阅报告》数据,模拟交易完成后情况,千金药业2024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可以提升至2.01亿元。
千金药业据此认为,收购提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权益和上市公司利润,符合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的长远利益。
需挽回业绩颓势
但部分投资者的想法却不一样。
此次增发新股后,上市公司总股本将从4.24亿股增加至4.95亿股,其中超过4933万增发股份都将归于株洲国投。交易落地后,株洲国投不仅能把非上市公司的股份换成可交易的上市公司股份,控制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也将从28.39%进一步提高至34.34%。
图源:千金药业收购报告
而且,对比千金药业当前超过10元的股价,8.77元/股的发行价并不算高,进一步增大了原有股东股份被稀释的担忧。
对此,株洲国投与上市公司签署了业绩补偿协议,2025年至2027年,对千金湘江药业与千金协力药业承诺的累计盈利共计4.16亿元。
但是千金药业要在2031年达到80亿元营收谈何容易?2023年,千金药业营收不足38亿元,这意味着未来7年几乎每年要增长10%以上才能达标。对于一家长期被质疑成长性不足的老牌中药企业来说,难度不可谓不大。
2023年3月新任董事长蹇顺上马以来,千金药业宣布启动新一轮战略转型。据媒体报道,彼时,千金药业董秘办工作人员曾回应称:“已经有超过10年时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产品布局,之前主要依赖原有产品。现在主要精力集中在新产品开发环节。在稳住妇科用药的基本盘基础上,向化药方向寻找增量,这是管理层的思路。”
不过,财报显示,自2023年3月蹇顺上任以来的一年半中,公司营收处于持续下滑态势。要完成对投资者的承诺,绝对不能靠一纸空话。
撰稿丨李傲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山谷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