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春天的江苏盱眙县马湖村,一场春雨不期而至。雨水裹挟着泥土涌入灌溉水渠,将这条关乎全村生计的“命脉”堵得严严实实。村支书一声令下,村民们抄起铁锹纷纷上阵清淤。

老实巴交的万以才见远处一段水渠无人问津,便带着两个弟弟万以全、万以忠前去疏通。谁也没想到,这场寻常的劳作,竟揭开了一段沉睡两千年的历史。


当年出土器物

三兄弟挥汗如雨时,万以全的铁锹突然“当啷”一声撞上硬物。“快来看,这下面好像有东西。”他的惊呼让两兄弟急忙赶来挖掘,隐约可见泥水中泛着金属光泽。他们屏息凝神,一点点拨开淤泥,一个铜壶轮廓逐渐显现。

待完全挖出后,壶盖掀开的瞬间,耀眼的金光几乎晃花了眼:壶内整整齐齐码着金饼、金兽、马蹄金,还有个大罐子,在阴雨天里仍熠熠生辉。

消息像野火般蔓延。村民们蜂拥而至,将万家围得水泄不通。“这是村里的地界挖出的,该大伙平分!”有人高喊。

连万家的弟媳也悄声嘀咕:“要不咱们留几块?”万以才却盯着壶身斑驳的纹路若有所思:这些器物造型古朴,绝非寻常人家所有,还是去问问专家吧。


西汉金兽

当万以才扛着沉甸甸的布袋闯进乡政府时,工作人员还以为他在开玩笑。直到四十斤黄金倾倒在办公桌上,乡长才慌忙联系文物专家。闻讯赶来的考古学家们激动得双手颤抖:金兽重达9公斤,是迄今出土最重的汉代金器。

后来检测出黄金纯度高达99.9%,可见汉代工匠的技艺有多么高超。

当专家看到那只青铜罐子,更是大喜:相比黄金,这个罐子才是真正的无价宝啊!


陈璋圆壶

壶身密密麻麻的铭文揭开了一段铁血往事。公元前316年,齐国大将陈璋率军攻破燕都,将燕国王室重器尽数掠回,此壶正是战利品之一。

更令人称绝的是其铸造工艺:壶壁仅8毫米厚,却通体雕满梅花蟠龙纹,21个部件严丝合缝宛若天成,堪称战国青铜器的巅峰之作。专家轻抚壶身感叹:“这些铭文填补了史书空白,其价值远超黄金!”

这件"陈璋圆壶"与西汉金兽都已成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而对于万以才来说,不知是喜是忧?


万家老大站在旧房前

盱眙万氏三兄弟挖到国宝并主动上交,获得表彰。村里获得5000元用于道路建设,三兄弟得10000元,各自分掉。他们用奖金购买拖拉机、修复被村民们挤坏的房子,后面仍有余款。

然而,这笔当年奖励的“巨款”却带来了很大的争议,荣誉带来的不是敬重,而是猜忌。

村民们纷纷猜测,万家兄弟是不是私藏了更多宝贝?奖励是否应该全村均分?这种猜忌持续了30多年!两个弟弟不堪压力先后搬离。

万以才选择留下照顾双亲,却从此活在异样眼光中:去村委会盖章被故意拖延,孩子在学校遭冷嘲热讽,连买化肥都要多跑十几趟。


馆藏照片

有人问他是否后悔,这个黝黑的庄稼汉只是憨笑:“夜里能睡踏实觉,比啥都强。”这么多年,他依旧守着几亩薄田,当年装黄金的粗布口袋,至今挂在老屋墙上,成了他唯一的“纪念品”。

2012年,南京博物院特设“陈璋圆壶”专题展。玻璃展柜前,白发苍苍的万以才第一次听讲解员讲述这件国宝的故事。

当听到“如果没有发现者的无私,我们可能永远错失这段历史”时,老人低头感动的抹了抹眼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