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比奥任职美国国务卿期间,全球政治版图中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特别是他在首次出访拉美时的表现,让许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中美关系中的某些敏感问题。
在与中国外长王毅的对话中,王毅简洁有力地表达了中方的态度,要其“好自为之”。这句颇具警示意味的话语背后,反映了中方对鲁比奥极具争议性举动的深切关注。
鲁比奥选择将拉美作为其首次出访地点,并不是个偶然的决定。这次访问覆盖了包括巴拿马在内的多个国家,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然而,鲁比奥此行真正引人瞩目的是他对“中国”字眼的频繁提及。关于中企在巴拿马运河的经营、“一带一路”的推进、5G网络安全、一个中国原则以及中拉合作等问题,鲁比奥发表了一系列不实言论。
这些言论无疑让原本就紧张的中美关系火上浇油。更令人关注的是,巴拿马由于这些压力,已经表态不再续签“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此事的发生着实令人大跌眼镜,标志着美国的外交施压在某种程度上仍具有成效,但也暴露了其单边强硬政策的局限性。
对于多个拉美国家在美国施压下的让步行为,中方显然早有预料。美国在自家“后院”的影响力几乎是毋庸置疑的,鲁比奥亲自上门威胁,几乎是投其所好的策略。
然而,这种一味的强制手段也触碰到了当地国家的底线。当鲁比奥公开宣称巴拿马政府将免除美国船只的过境费时,巴拿马总统立即以强硬立场回击,指责其散布虚假信息,并表示无法容忍这种做法。这样的反应表明,拉美国家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紧接着拉美之行,鲁比奥将目光转向中东,以色列、阿联酋和沙特等国家已在他的访问计划之内。然而,鲁比奥此次中东行程不仅仅是一次例行公事,更是进一步测试其单边政策限制与影响的表现之一。据悉,他还可能前往约旦河西岸,与巴勒斯坦领导人会面。
在鲁比奥的外交日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他计划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却选择缺席在南非举办的G20外长会。
对此,有分析指出,南非的若干政治焦点问题,例如土地所有权问题,引发了他的不满。特朗普时期对南非的政策影响已经很明显,即便南非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地位,美国现任政府依旧采取疏远策略,让人们难免担心,美国可能在国际重大议题上被孤立,反而给了中俄更多发挥影响力的空间。
从鲁比奥最近的外交活动来看,他的行动轨迹似乎与特朗普的外交议题息息相关。无论是巴拿马运河问题、中东局势,还是对俄乌冲突的关注,鲁比奥每一步都仿佛在追随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路线,角色俨然成为特朗普的执行者。如若说布林肯在拜登政府中尚能施展个人权力,而鲁比奥却像是在被动执行,这就是特朗普2.0的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