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遍大江南北,剧情中,哪吒高呼“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在观众眼中,这是小魔童彰显其掌控命运的霸气,也有人认为,哪吒诠释了可以通过努力奋斗和承担责任来改变自己的命,小魔童终于“开窍”了。
不少家长经常为“孩子开窍”这件事烦恼。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副主任医师金志娟在新学期前提出建议,“这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发育过程,涉及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显著进步。家长不应过度担心,了解孩子‘开窍’的表现与过程,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神经系统逐步成熟
金志娟说,“开窍”并不是突然发生的现象,而是儿童的大脑发育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其中,大脑发育是“开窍”的生物学基础,儿童是否能“开窍”,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尤其是前额叶皮层的成熟。前额叶皮层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计划能力和自我控制。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不断优化,神经网络的效率提高,这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处理复杂信息,表现出“开窍”的行为。“正因大脑发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开窍’也是神经系统逐步成熟的结果。”
从外在行为表现上,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认知能力的飞跃。“开窍”后,儿童在认知能力上有显著进步。如:逻辑思维(开始理解因果关系,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抽象思维(能够理解如时间、空间、道德等抽象概念)、记忆力增强(能够记住更多信息,并灵活运用)等。这些认知能力的提升是“开窍”的核心表现之一,也是能够更好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第二,语言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开窍”的儿童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上会有显著进步。如能够使用更复杂的句子、理解隐喻和幽默,并更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也将成为儿童与外界互动的重要工具。这种语言能力的飞跃与大脑Broca和Wernicke区的发育密切相关。
第三,情绪调节和自我掌控的发展。“开窍”还体现在儿童情绪管理和自我掌控能力的进步上,能够更好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并表现出更强的共情能力。这种进步与大脑边缘系统(尤其是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的协同发育有关。在“开窍”后,儿童能够更好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将成为其适应社会、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
金志娟说,除了家长可以明显感知的特征之外,孩子的内在情绪、心理在该阶段也会发生变化:
第一,自我意识的觉醒。就如“是魔是仙我说了算”,其直接体现的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哪吒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决定自己的身份和命运。这就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突然有一天会说‘我自己来’或‘我不要’,标志着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小人物’。”她解释,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发育有关,该区域负责高级认知功能,比如自我反思和决策。随着儿童大脑的发育,他们逐渐能够区分“我”和“别人”,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二,身份认同的探索。正如哪吒在“魔”和“仙”之间选择,实际上是在探索自己的身份。“孩子‘开窍’的过程中,也会经历类似的阶段: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这种身份认同的探索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部分。”身份认同与大脑的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密切相关。在探索身份的过程中,往往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行为,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
第三,社会认知的成熟。“开窍”还体现在对社会角色的反思和挑战,哪吒拒绝接受传统“魔”或“仙”的二元对立,而是选择自行定义角色。这种社会认知能力的成熟是“开窍”的另一个重要标志。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大脑的颞叶和顶叶区域有关,可帮助儿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社会规则。在“开窍”后,能够更好与他人互动,理解复杂的社会情境。
金志娟表示,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至关重要。“虽然哪吒的这句话听起来很霸气,但孩子的‘开窍’并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虽然这是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但也需要支持和引导。如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帮助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鼓励他们自己做决定;给予情感支持,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最终成长为像哪吒一样自信、独立的小英雄。”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