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徐良,他曾在对越的老山战役中立下大功,被授予了一等功臣的勋章。

最辉煌的时期,他曾登上过央视的春晚,同时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



然而,在1997年因为一个谣言,其头顶上的英雄桂冠险些掉落。

妻子也因此离开了他,那些他做过的英雄事迹,也随着那则谣言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今天,让我们走进抗日英雄徐良,去看看他那跌宕起伏的一生,看看他究竟如何成为英雄的?

再看看当年那则谣言是如何产生的?

历经谣言风波之后,他又是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



烟花未曾落幕之前

没有谁能准确预测自己一生的命运,徐良也不意外,虽然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但是他却活成了家人的骄傲,高中毕业之后,考上了一所军校。

能进入军校,对于任何一个家庭而言,都是一种骄傲。



这意味着孩子从此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意味着孩子从此拥有了一个美好的前途,这意味着孩子成功从离开了父辈的道路,开始走上一段全新的道路。

徐良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在学校表现优异。



1985年,中越之间爆发冲突,为了教训不可一世的越南,我军终于决定出兵,让其尝一尝中国军人出手之后的滋味,老山战争已经打响。

当时各大军校都会派遣一些优异的学校到前线支援,一部分是参与文艺汇演,给前线的战士们愉悦身心,一部分则是投入到实际的战斗之中。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亲赴老山前线,为战士们唱歌。

然而,若是果真身临战场,一切都会与众不同。

因此,在真正奔赴战场之前,徐良经过了一系列特殊的训练。



这些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其快速适应战场的环境,当某个动作练成了肌肉记忆,当身体的反应足够灵敏,就可以在危机时刻保住自己的性命。

徐良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训练之中,直到身体条件以及其他各项指标都达到标准,他以及战友们踏入了真正的战场之中。



他永远也忘不了1986年5月2日那天,那是他刚刚进入老山战场。

按照上级的要求,他正与战友们驻扎在某个区域,当时正值夜晚,黑暗之中,死一般的寂静充斥在周围,给人一种死神正在不远处瞅着你的错觉。



忽然一声炮响,在寂静的夜幕中划开一道口子,阵地的下哨位遭到了敌人的攻击。

整个部队立即进入了战斗状态,徐良所在的部队被指定为下哨位的支援部队,要即刻奔赴目的地,军令如山,容不得丝毫的迟疑,他们即刻奔赴指定位置。

整个过程,他们的动作十分流畅轻盈,抵达指定位置后,敌人依旧没能发现他们。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徐良凭借在军校的学习,以及战场的具体情况,推断出敌人炮轰下哨位,大概率只是佯攻,好吸引我军的火力向这里转移。

当我军火力转移到此处时,其就会露出真实的进攻目标,全力攻打上哨位。



徐良决定转移防御的方位,就在这个时刻有三个黑影朝上哨位的摸去,此刻,正在上哨位的战友尚且不知情,必须要尽快解决掉这三个人。

徐良的反应十分快,他迅速地看了一眼四周的环境,不远处一个小土丘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个很好的防体。



来不及多想,他就翻身过去,藏到了土丘背后,紧接着就举枪做起了瞄准的动作。

由于平日里训练刻苦,其枪法已经达到了高超的水准,且对方还没有发现他的存在,就在三声枪响中倒了下来。



此刻,黑暗中仍有狙击手的存在,他的三声枪响已经暴露了自身的位置,他必须要寻找一个更为安全的防体。

就在他快速转移的刹那间,一颗子弹从黑暗中射出,钻进了他腿部的动脉之中,顿时血流如注。



但是,他仍旧没有放弃爬行,他试图举枪消灭潜藏在黑暗中的狙击手,可随着血液的不断外流,他的意识也越来越模糊,直接整个人倒在了战场之中。

当最后一缕微薄的意识消失前,他觉得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

他好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这个梦境没有任何画面,他好像真的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他到底是如何得救的呢?

生命中的转折点

他中枪的时刻,战友已经发现了,只是碍于战场的形势,不能立即动身去救他。

当战斗结束之后,战友们立即将他送到医院。



当他睁开的那一刻,恢复了与这个世界的联系,眼前的白色天花板,与围绕在鼻腔的消毒水的味道,令他感到陌生,他不禁在心里问了一句:

“这是哪里?我为什么在这里?”



当他想动一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正在医院当中,医生告诉他,若非送来的及时,恐怕连性命都不保,但是由于其流血过多,当时给他一共输入了26000毫升血液。

其腿部也由于感染发炎,不得不截掉半条腿,以保全生命。



他的英雄事迹从此流传开来,各种媒体都在讲述他的行为,部队也给予其应有的荣誉和待遇。

他也频繁出席各种场所,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的英雄事迹,台下无数的观众,都曾为他的事迹而动容。



全国各地的书信也雪片般飞向了他的老家,这里面有表达崇敬的,有慰问的,有安慰的,在那段时间里,他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当时的他其实并没有意识到,活在盛名之下,是一桩非常危险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谣言横行的原因,因为太多人眼红他的事情,觉得他的付出与得到之间不相匹配。

谣言到底是怎么起来的呢?



原来有一次在朋友的邀请之下,他参加了一场生日宴会,结束之后,他们去了一家歌舞厅,唱唱歌,放松一下心情。

朋友聚会,喝点酒都是正常的事情,这是正常的交际活动。



没成想在他们出来之后,遇到了一群小年轻,不由分说,上来就要他们交钱,数额为五百元,用他们的话来说,这钱就是保护费。

当时正值1997年,这笔钱不算是一个小数目,朋友气愤不过,自然会辩解几句,结果就招来对方的一顿暴击。



看到现场的状况后,徐良自然就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请朋友们过来帮忙。

结果当朋友赶到现场之后,那帮年轻人已经离开,看到哥们受到了委屈,自然不愿意,他们就满世界地寻那波年轻人。



在一辆出租车前,他们发现了一波年轻人,这波年轻人同样喝了酒,根本没有闹清楚状况,就与徐良的朋友起了冲突,结果如何?

自然就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

这件事后来被越来越邪乎,传到后来,就成了徐良在歌舞厅殴打他人。



部队的纪律极严,徐良也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了处罚,在事情真相没有查清楚之前,其不能离开部队,其妻子陈燕也在这个选择与他离婚。

生活一下子成为了一团乱麻!

曾经的英雄桂冠似乎被他扔在了脚下,正在被疯狂地践踏。



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人关注真相,很多人似乎都喜欢看到英雄跌落神坛的戏码。

事实却远非如此,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徐良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真相出来之后,他没有返回家乡,而是在部队大院里休养身心。



偶尔他也会出去,不过也就是短暂的几天,出门拜访亲友,见了面,短暂地叙旧之后,就会立刻返回部队大院,与外界接触于他而言似乎成为一件可怖的事情。

直到2000年,他再次遇到了真爱,与现任妻子结婚之后,精神状态才慢慢地好转过来,婚后不久,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



此刻的徐良全身心的投入了自己的家庭之中,极少参与外界的活动,如一位普通人那样生活在北京城的一个角落。

他已经见识过繁华的生活,如今只想平平淡淡地过好每一天,享受每一天,这样的生活才是他真正需要的生活。



参考资料:

[1]陈磊.徐良——英雄桂冠太沉重[J].共产党员(下半月),2007(3):20-20



[1]魏永征.“如实报道”不实传闻的法律责任——上世纪80年代后期徐良名誉权案引发的争论[J].青年记者,2014,(17):80-8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