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政府会议的余温尚未散去,哪吒的混天绫已在大银幕上翻飞。河南省人民会堂近日因《哪吒2》放映迅速走红网络。这波“神操作”不仅让网友直呼“次元壁碎裂”,更在抖音热榜上演了现实版“政务变形记”。这场“无缝衔接”的公共空间转换,让政务场所与商业院线完成“破次元壁”握手,让庄严肃穆的人民会堂秒变年轻人的“打卡圣地”。
这座拥有2450个座位的3D激光巨幕影厅,正在书写公共资源活化利用的创意答卷。不同于传统政务场馆“闭门谢客”的刻板印象,河南省人民会堂通过“政务+商业”的错峰运营模式,让庄重的政治空间在非会议时段焕发文化活力。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哪吒闹海,从严肃议政到光影盛宴,这种“一厅双面”的运营智慧,带来公共空间资源活化新思考。
这场跨界实验的价值远不止于场地复用。人民会堂座位的体量远超普通影厅,39元票价更显惠民本色,既满足群众对优质文化产品的渴求,又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当政府会堂的红色座椅与电影院的激光巨幕相遇,碰撞出的不仅是文化消费新场景,更是公共空间利用的充分化。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时空折叠”模式暗含多重创新密码:其一,以精准的时间管理破解政务场所闲置难题,日均8小时的会议时段外仍有16小时可供开发;其二,用文化IP赋能政务空间,让年轻群体通过观影重新认知政府场馆;其三,构建政企合作新范式,奥斯卡院线的专业运营与会堂的硬件优势形成互补。
当然,这场创新实践也需警惕边界把控。如何在政务严肃性与商业活力间保持平衡?如何确保公共资源真正惠及大众而非沦为特殊经营?这些都需要持续的制度护航。但不可否认,当政府会堂的灯光由会议模式切换为观影模式,照亮的不仅是银幕,更是公共空间可以多元化利用的活化思维。
现在提倡建设经济节约型社会,坚持过“紧日子”,其中包括楼堂馆所要控制建设。这次河南人民会堂变影院提示我们,一个公共空间可以多用途开发和使用,这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生动实践。
(大众新闻记者 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