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法治化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2024年6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率全国人大常委会社会保险法执法检查组到四川泸州,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有关工作给予肯定。这也是一年来泸州人大社会建设工作的缩影与注脚。
聚焦一老一小,依法守护“朝夕美好”
如何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2024年12月6日,川渝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六次联席会议在泸州召开,作为现场参观点位之一的泸州春江酒城嘉苑养老社区,依托“城中心、江边上、公园里、医院旁”区位优势和“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服务模式,吸引上百位老年人来此定居,引发与会同志热议。
热议的背后是泸州市人大社会委牵头成立调研组,深入7个区县、21个乡镇、21个村(调研组)社区,走访8个市级部门、51名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26个养老服务机构,形成系列课题成果,助力探索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泸州答案”。绵阳等地人大来泸考察有关经验做法。川渝人大也将开展养老服务条例协同立法调研列入2025年合作项目,共同为两省市养老服务一体化助力。
幼有所育,更要幼有善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因其特殊性与隐蔽性,一直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泸州市人大社会委协同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会同民政局、团市委等部门(单位),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健全有关工作联动机制的建议意见,助推强化“打”的效果、完善“防”的机制、凝聚“治”的合力,以法治力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赴基层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座谈
聚焦发展大局,协同推动“向新提质”
2024年12月12日,泸州西部工匠城培训中心,部分在泸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正就集中视察西部工匠城建设运营情况,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现场提出“加强厅市共建力度、加大政策服务供给、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品牌效应”等12条建议意见,助力激发人才“第一资源”创新创造活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时,市人大社会委积极组织有关人才立法工作调研,开展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助推泸州建设人才强市。泸州市人大常委会持续通过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听取专项报告等方式助推形成“教培产城”融合发展格局。截至2024年底,依托中国西部工匠城等建设,泸州市技能人才突破46万人,高技能人才超10万人,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是四川省委赋予泸州的目标定位之一。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核医学高地建设情况报告,开展实地调研,收集建议意见40条,促进泸州核医学、核医疗双中心建设。市人大社会委结合工作实际,专题调研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实地走访省市县乡村医疗机构,针对性提出建议意见,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高效协同,助力为川渝滇黔接合部6000万群众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在泸全国、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西部工匠城建设情况
聚焦民生关切,助力抓好“头等大事”
安全生产须臾不可放松、片刻不能懈怠!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作为监督重点事项,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四川省消防条例(修订草案)》《四川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若干规定(草案)》立法修法工作,5条建议被采纳;专题听取审议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专题调研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推进情况,对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方面规范性文件依法进行备案审查,助推全市126个乡镇(街道)单独设立应急办公室,促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市人大社会委紧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省市联动执法检查“后半篇文章”,督促问题清单整改销号。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市人大社会委重点关注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诉求,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调研,联动市人民法院、检察院、妇联等部门启动“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启动成立泸州市妇女儿童维权专家库等,为“半边天”撑起一片蓝天;督导《关于加强就业困难退役军人帮扶工作的建议》重点代表建议办理,与主办、协办部门面对面沟通办理情况,推动从办结向办成转变,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针对前期残疾人保障“一法一实施办法”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跟踪监督,持续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让“中国酒城·醉美泸州”彰显民生温度、幸福刻度、城市包容度。
此外,泸州市人大社会委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每年召开工作座谈会,打造独具特色的社会建设代表联络站,积极发挥社会建设代表专业小组“内行人”议“专业事”的优势,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事务、群团组织、安全生产等方面职责主动担当、依法履职,以法治力量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供图/供稿:泸州市委宣传部)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