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非遗点亮元宵节。2月11日,农历正月十四,贵州省桐梓县结合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展“我的村晚我的年·红红火火非遗过大年”活动,为市民带来了一场独具魅力的非遗和民俗的文化盛宴。


巡游现场。王琨荣摄

当天下午3点,由百米龙狮方阵、非遗方阵、民族民俗服饰方阵、秧歌队方阵、威风锣鼓方阵、腰鼓队方阵、海校陀螺队、彩漂龙方阵、传统戏剧方阵组成的非遗矩阵巡游队伍沿着县城河滨大道一直巡游到桐梓东站。


巡游现场。王琨荣摄

“政府组织的这次非遗民俗巡演,现场非常热闹,我自己非常喜欢,我的孩子也非常喜欢。”市民梁雪婷说,巡游队伍不仅为大家带来民俗表演和非遗展示,也给我们新年增添了好的气氛,带来了很好的观感,希望桐梓越来越好。


舞龙舞狮表演。王琨荣摄

活动现场,舞龙、舞狮、秧歌、锣鼓、唢呐、民间舞蹈、花船等接连出场。在非遗方阵中,桐梓县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悉数亮相,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高腔大山歌其高亢穿透的唱腔、特定的曲调、与农事气息息息相关的歌词,演绎出桐梓人民勤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看似滑稽的草编头套与缩身矮步的黔北矮人舞,实为古傩戏中“矮人神”,通过夸张的矮化形象转化为具有喜剧色彩的民间艺术;苗族芦笙舞、花帕木鼓舞的舞者们身着绚丽的苗族服饰,芦笙的悠扬旋律和木鼓的有力节奏交织在一起,展示着苗族人民的热情;花秋唢呐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时而低沉细腻,时而铿锵悦耳,纷纷为大家献上一场丰富的文化大餐。


舞龙舞狮表演。王琨荣摄

付小权是此次巡游非遗方阵里的一名队员。他说,高腔大山歌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桐梓的一块文化瑰宝,很高兴能够在非遗中国年里,身着传统服饰进行巡演,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传承,让当地群众听到,了解到。


花秋唢呐巡游。王琨荣摄

巡演方队的精彩表演种类繁多,惊喜不断,引得现场观众热情互动、连声叫好,纷纷驻足拍照留影。巡游队伍一路载歌载舞、踏歌而行,一路播撒着欢乐,让市民体验到不一样的新春欢乐氛围。

“我今天是特地带孩子过来看的,让他感受一下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桐梓市民曾喆激动地说道,这是国泰民安的体现,衷心地祝愿我们国家能够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高腔鼓韵巡游。王琨荣摄

“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体验,色彩也非常的明艳”希腊友人IraklisGiannakis第一次看到巡游,并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回来看这样的表演。


路边观看的群众。王琨荣摄

活动当日,巡游的队伍犹如一条五彩斑斓的长龙,在桐梓县的街道上蜿蜒前行。整个桐梓县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所有人都在这非遗民俗的盛宴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享受着这个特别的元宵佳节。

“我满心震撼与感动,威风的舞龙舞狮,精美的传统服饰,让我领略到非遗民俗的独特魅力,整个现场热闹非凡,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市民康锦绣说她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强大的凝聚力与生命力,认为它不仅是节日的欢庆,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延续。(万莲莲、王琨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