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余雅琴 长沙报道
6年前的正月里,在湘西州花垣县一个寻常的集市上,边城村的吴二姐偶然拿到了一则长沙企业招聘手册。
“谁知道赶个集就这么赶上了工作,一下赶到长沙去了。”集市上一阵“红火的春风”让她从留守农村的吴二姐,变成了省会城市里务工致富的“吴老板”。
借着“春风”,越来越多在外务工返乡或是留守乡村的“吴二姐”与长沙实现了双向奔赴,在星城企业中找到了勤劳致富的舞台。
春节前后是一年一度的劳动者返岗就业高峰期,也是企业组织用工的重要时段。往年,长沙都会在春节后组团招人,而今年,长沙吹来的这阵“春风”再次相遇湘西,甚至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1月20日-24日,长沙市人社局启动2025年“春风行动”赴外援企招工行动,携蓝思科技、比亚迪等24家企业带着2.95万个就业席位,奔赴吉首市、花垣县、古丈县、泸溪县、保靖县5座城,提前将“就业新年礼”送到求职者的“家门口”。
长沙市人社局启动2025年“春风行动”赴外援企招工行动。
年后,长沙的这阵“春风”持续火热劲吹,2月5日,农历乙巳蛇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长沙市人社局再赴湘西凤凰县和龙山县,号角声响,长沙开足马力,千方百计“抢开局、稳就业、保用工”。
从湘A到湘U,这阵“抢人”的“春风”吹了21年,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同时“抢人”,长沙赢在哪里?
从量上的“有”到质上的“优”
抢年前、争开年。长沙的“春风小队”活跃在湘西州的市民广场甚至是乡亲们赶集的菜场。在外省市企业扎堆的招聘会现场,长沙企业的红帐篷总是占据“C位”,人气也是如此。近3万个岗位成为广场上的“香饽饽”,吸引了众多乡亲们来“淘岗”。
近3万个岗位成为广场上的“香饽饽”,吸引了众多乡亲们来“淘岗”。
古丈县的德润广场上,求职者们被“长沙一码通”圈粉,除了现场投简历,线上平台的一站式服务让她们直呼太实用了;花垣县吉卫镇,企业直接把岗位送进了菜市场,出门赶集的乡亲们还能顺手找个工作;泸溪县11个乡镇的村民组队奔赴招聘现场,登记求职的人络绎不绝;小雨淅沥的吉首市仍然挡不住乡亲们的热情,长沙市人社局准备的蛇年吉祥物和招聘岗位一样高热度;岗位直接摆到龙山县石牌镇的“地摊”上,比亚迪的“摊位”前人潮不断......
“我在外省务工多年,会很多技能,一般工厂车间的活我都能干,今天看长沙就有那么多招技工的,我都填了几个报名表嘞!”“我们是两姊妹,村里发了通知就邀着一起来了,看到好多招家政的,工资还蛮好。”......从家政服务员到技术员,从操作工到管理岗,种类繁多的岗位让乡亲们目不暇接,姨妈带着外甥女,妈妈带着女儿,同村的邻居相约,在外务工的工友搭伙,乡亲们呼朋唤友来广场轻松“逛工作”。
长沙的“春风小队”活跃在湘西州的市民广场甚至是乡亲们赶集的菜场。
记者在现场走访中发现,前来找工作的一部分是在外务工近期返乡的农民工,一部分是留守家乡的待业人员,还有退捕渔民、退役军人,他们都想趁“春风”给自己找好工作。
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回乡就业成为新趋势,劳动力向中西部回流的趋势越发明显,长沙就业个体竞争越发激烈,怎样让更多的“湘亲”们在家乡端牢就业饭碗,吃饱饭更吃好饭?长沙既有“新意”也有“心意”。
产业发展有“新意”,岗位广中选“优”。产业,是城市的经济命脉。产业体系的不断升级转型,带来丰富的就业岗位。用岗位抢人,“岗位”的量与质同等重要,“批发式”的送岗,就像流水席,求职者“浅尝辄止”,既招不到也留不住。
让劳动者“上桌吃饭”,既要弄懂他们的“口味”,也要盘清自家“厨房”的菜品,才能更精准地引客进门。目前长沙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教育等行业,其中,近5年新能源汽车、数字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大健康和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在岗职工人数增长较快。
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不仅要解决量上的“有没有”,更要解决质上的“好不好”“优不优”。
此次春风行动,长沙在产业分类、企业选择上更精准,聚力供需信息传递,积极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加大岗位需求收集发布力度,分类研判湘西州不同人群的就业重点、难点,充分考虑企业用工形势和劳动者求职就业需求,最大化发挥“春风行动”稳用工、促就业作用,持续做大吸纳就业“蓄水池”。结合湘西州当地劳动者的特点,选派智能制造、家政服务、物流等行业企业参加,既有技工,也有低门槛的保姆、快递员等岗位,提供丰富多样的岗位,求职者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因地制宜的就业“春风”吹遍湖湘大地,更吹进乡亲们的心里。
雨花区奔赴怀化溆浦、湘西州龙山,携岗赶集摆摊;长沙县线上线下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招聘;浏阳市带着最高万元岗位,3天跑完岳阳、怀化、邵阳3市;湘江新区凭借包吃包住、离家近、灵活接单等优势圈粉“龙山”;天心区通过劳务协作上线专栏,求职者坐在家中实现“云端”求职......让劳动力随产业走,公共服务随人走,因地制宜的“春风”吹遍湖湘大地,更吹进乡亲们的心里。
从“摆摊设点”到“量身订制”
“我特地来听课的,听说今天有大企业来培训,我们村几个人之前都在外面做焊工,免费的培训肯定要来,技术等级高些赚钱也多了。”花垣县吉卫镇的招聘会现场,49岁的田中生向长沙人社政策咨询台打听着“培训班”,瞬间,咨询台前聚集了很多“花垣焊工”的“练家子”,为了生活更有奔头,他们都对这个“家门口”的免费培训班心动不已。
这份“心动”并非突如其来,也并非乡亲们的“一厢情愿”。长沙与花垣早在2016年就开启了劳务协作试点,2017年长沙与湘西州8个县便全面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9年来,长沙与湘西州在深化劳务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市州间到区县间再到镇村深度覆盖的劳务协作机制。
去年11月,2024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长沙就已看中“花垣焊工”这一“金字招牌”。“花垣焊工”成为推动产业发展、致富增收的新名片、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也成为花垣劳务输出的“主力军”。
既有心动,那便行动。
1月22日长沙市-花垣县劳务协作座谈会在花垣县召开,在长沙市人社局的推动下,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与十八洞边城鑫鑫人力资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比亚迪与卓丰安培教育培训公司签订“花垣焊工”培育合作协议,共同培养电工、焊工,解决湘西劳动者就业难和长沙企业招工难的供需矛盾,打通人才培养和定向输送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升级“供求信息共享、技能人才共育、劳务品牌互动、宣传引导共促”劳务协作新模式。
从广撒网的发企业传单,到个性化的育“工匠”促就业,从常规的现场招聘和岗位发布为主,升级为“供求信息共享、技能人才共育、劳务品牌互动、宣传引导共促”劳务协作新模式,长沙从与湘西州9年的劳务协作实践中总结出方法论。
劳务协作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要找准对方的需求和自身的优势,互利共赢是两地开展劳务协作的基石。长沙坚持市场导向,突出用工单位和就业人群的精准需求,增强人岗匹配度。此次春风行动中,长沙结合花垣县实际,向先进制造业企业推荐“花垣焊工”劳务品牌,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开发符合花垣就业群体特色特长的岗位力度,实现了“企业需要什么,基地培训什么”的协作模式。
“去年一年,‘花垣焊工’实现就业3623人,人均月均工资由4000多元提升到近7000元。”花垣县人社部门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花垣焊工”劳务品牌输出,促进就业年增收在2000万元以上。
“我们的绣品也很受欢迎,游客来玩都会买很多回去。”在湘西州,“花垣焊工”“花垣绣娘”“古丈茶工”“泸溪金属工”“龙山土家织锦工”……一个个富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的劳务品牌,走出湘西州,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和技能共享等手段,共同提高双方相关产业劳务者的竞争力,赋能长沙产业品牌,实现双方劳务品牌互促互进,同质产业同频共振的效果。
“以前我们都是在家务农,带带小孩,外甥女在村里做事,工资也低,现在大家找到了工作,工资有时候一月有一万多。”长沙与湘西州的劳务协作模式,在创新升级后既接地气又充满生机,精准的培训服务、优质的就业环境等措施,让湘西州的乡亲们在长沙找到了归属感、获得了幸福感。
就业不用去远方,长沙就是好地方。
新春伊始,这阵“春风”依然长驻,200场招聘活动、各类岗位、技能培训持续上新。新的一年,长沙发出诚挚邀请,就业不用去远方,长沙就是好地方,期待更多“湘亲”们就业“春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