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过后,全国影迷只关心一件事:
《哪吒2》的票房,到底还能走多高?
目前,影片票房已经突破90亿,媒体预测其最终票房将突破160亿。
数字持续走高的同时,也将排在2、3名的《长津湖》(57.75亿)和《战狼2》(56.94亿)远远甩在身后。
而随着《哪吒2》登陆海外市场,口碑的助推下,或许还会掀起一股全球热。
不过欢庆和热闹之余,我们还是要把目光从表面移开,往更深层看。
《哪吒2》登顶,其实释放了三个信号。
电影市场大卖固然是好事,但其实热闹之下,也暗藏隐忧。
一些更糟糕的事,正在电影圈悄然发生。
01、赵本山的一句话,照进了电影圈,含金量还在上升
在很多国人的眼里,动画片就是“给小孩看的电影”。
《哪吒2》从形象设计到故事层面,也的确是比较儿童向。
但上映后豆瓣上98.7万人打出8.5的高分,断档式领先其余5部电影,说明《哪吒2》从影片整体质量上看确实十分优秀。
我们拿《封神2》来作比较。
这两部电影“师出同门”,都是改编自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片中也都有“哪吒”这个人物。
但从人物设定、故事主题和特效场面调度及呈现上看,就能看出两者存在的巨大差距。
《封神2》和《哪吒2》都是基于原著的“魔改”,但从人物设定上看,两者走的就是完全相反的路。
《封神2》一直在做“减法”。
原著中的“三十六路伐西岐”,本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神魔大战,影片却把大部分人物都直接删掉了,只留下几个重要人物。
改动最多,也被诟病最深的是邓婵玉。
电影不仅用台词让她的父亲邓九公提前下线,还把她的“原配”土行孙删掉了,让她跟姬发组CP。
而原著中金鳌岛十天君摆下的十绝阵,也成了闻太师一人的专利。
再看《哪吒2》。
延续前作的故事,对比原著中“哪吒闹海”那段剧情,能看出导演饺子在做“加法”。
恨不得把小说中那些牛逼人物统统加进去。
比如四海龙王、十二金仙、石矶娘娘、哪吒的两个哥哥金吒木吒。
他还原创了许多形象各异的角色,比如申正道。
一口气往电影里加进太多角色实属冒险,因为你必须让角色服务主线,又要让他们性格鲜明。
但饺子还是做到了仅用寥寥数笔,也尽量塑造好角色。
还提这个申公豹的父亲申正道,从他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出他虽是豹子成精,却是个刚正不阿、志存高远的世外高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片中出场人物的“法力”,都维持着与原著基本相同的设定。
比如元始天尊的确法力无边,但其门下弟子无量仙翁、太乙真人、申公豹及十二金仙法力都在伯仲之间,不会出现如《封神2》中那样“元始天尊让凡人殷郊吸干法力”的奇葩剧情。
虽说这些都是电影的虚构,但一部好的作品,即使虚构的人物和故事,也需要做到令人信服,不能够出现明显的漏洞和前后矛盾。
六爷曾说过:“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这是一种创作上的严谨态度,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尊重。
故事主题上,《封神2》这回是“舍本逐末”。
明明是只专注于拍好“西岐保卫战”就行,乌尔善导演硬是要把“儿女私情”加进去,展现影片主题完全变味。
你看《哪吒2》怎么表现主题的。
饺子就抓住一条——遵从本心,反抗权威。
哪吒作为太乙真人弟子,本可通过升仙考核位列仙班。
但面对善恶的选择,他却为了解救龙族,义无反顾地站到了阐教的对立面。
并且影片借着东海龙王敖光之口说出:“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
借着哪吒之口说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
这些话虽然直白,但对于银幕前的观众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鼓励。
再来看特效场景的打造。
《封神1》结尾,魔家四将的压迫感被渲染到极致。
结果《封神2》魔家四将不仅遭遇降智,还草草下线。
主创还把十绝阵简化成十面镜子,把三头六臂殷太岁变成通体发光的蓝精灵。
《哪吒2》则是竭尽全力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饺子说他们先是制定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再想方设法去完成它。
为此影片集结了100多家国内制作团队,包括《流浪地球》的Morevfx团队、《深海》的十月团队、《姜子牙》的泥丸星公司和《熊出没》的华强方特团队等。
正是凝聚了全国众多优秀的动画公司的心血,才打造出《哪吒2》这部动画界的“万鳞甲”。
所以对比下来一看,《哪吒2》的成功,春节档其他电影的失败,其实一切都是必然的。
用赵本山在戏中的话说,没能力就说没能力,别总抱怨大环境。
02、150亿“大蛋糕”下的边边角角
目前《哪吒2》也走出国门,安排在海外上映。
其票房成绩也顺利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5名,正在向票房前10和全球动画电影最高票房发起冲击。
眼见《哪吒2》势如破竹,前景一片大好,皮哥却发现在繁荣景象的背后,还藏着隐忧。
近期大盘堪称火爆,但其实本质上只是《哪吒2》的独角戏。
《哪吒2》的品质虽然够硬,其他影片还是没能站出来。
春节档的6部影片,除了《哪吒2》之外,《唐探1900》和《熊出没·重启未来》只能说是维持了各自IP的口碑。
被寄予厚望的《封神2》和《射雕》,都没能达到观众的期望,这也导致两部电影的口碑一路下跌,豆瓣评分只有6.0分和5.3分。
《蛟龙行动》虽然提前抢跑,但在票房层面,依旧没能如愿。
由于其题材并不适合春节档,初一当天就没能拿到好的排片,豆瓣评分6.3,受到口碑影响,上座率也不高。
表面上看春节档一片繁荣,实际上就《哪吒2》一家独大,占去了超过六成的票房。
根据调查显示,在我们内地观众群中,每次只进一次电影院的观众占到了六成。
也就是说,这部分观众群体实际上多数都把这“唯一的电影票”贡献给春节档,因此每年的春节档才会成为各大电影公司争相抢夺的大蛋糕。
即便如此,今年上映的6部影片,豆瓣7分以下的电影还是占去了4部。
也就是说,那些电影公司竭尽所能都还拍不出一部能令观众满意的电影。
从整体来看,在院线电影票房危机之下,国产电影的品质还是不行。
偏偏现在观众不好骗了,认定了必须品质好才会花钱买票。
像《流浪地球2》、《哪吒2》这样的良心作品把观众的审美提高了,光靠营销手段骗票房的时代已经过去。
可以想象,当《哪吒2》的票房走势变缓,甚至在未来下映之后,中国电影市场或许还是会回到像去年那样的寒冬中去。
某种角度来说,动画作品卷起汹涌浪潮,并不是中国电影真正的春天。
各类题材在品质上都向《哪吒2》靠拢,真正百花齐放,那才是中国电影真正该有的盛世。
电影市场的春天,也才会真正到来。
03、《哪吒2》走得越高,一个问题就越凸显
今年春节档,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哪吒2》和《封神2》都是改编自《封神演义》。
再回顾近几年,另一个大IP《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特别是网络电影更是多如牛毛。
有人拿《哪吒2》跟《雄狮少年2》来做对比,两部影片的豆瓣评分都是8.5。
但“同分不同命”,前者正在向着160亿票房大步迈进;后者至今票房仍只有8000多万。
虽说故事层面同样优秀,但《哪吒2》改编自“哪吒闹海”,有强大的“封神IP”托底;
《雄狮少年2》则是走现实主义路线,观众对其角色本身并没有熟悉感和亲切感,加上其形象设计不讨喜,便很难得到大部分观众的认可。
《哪吒2》这种吃古典神话IP的做法虽然比较保险,但也让人意识到创作能力上的匮乏,显得有点“走捷径”。
我们希望看到《哪吒2》拿下高票房。
但如果都是《封神演义》和《西游记》这两个神话IP在前面冲锋陷阵,那对中国电影也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在动画电影领域,除了《哪吒2》,我们还期待能够看到更多的《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由唐代诗人高适的视角切入,通过他和诗仙李白数十年的分分合合,来展现整个大唐的荣辱兴衰。
也通过生动的视觉效果,向观众细致呈现了中国绵延数千年的诗歌文化。
作为一部原创作品,《长安三万里》带给了观众最触及内心的感动,中国的动画电影也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说了这么多,皮哥的出发点还是为了咱中国电影好。
真心希望在《哪吒2》成功的激励之下,未来我们中国能够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也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中国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