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元宵节,应该是哈那哈提·木哈买提人生中最特别的节日之一,因为他获得了最想要的礼物——亚冬会金牌。2月11日结束的亚冬会速度滑冰男子团体追逐决赛中,上海运动员哈那哈提·木哈买提与队友刘瀚彬、吴宇携手站上最高领奖台。这是中国速度滑冰男队首次获得该项目亚冬会奖牌!同时也是上海运动员首次在亚冬会上斩获金牌。



哈那哈提·木哈买提(右一)在颁奖仪式现场

虽然一场速度滑冰团体追逐赛的时间只有4分钟不到,但为了在亚冬会这片竞争激烈的赛场上取得佳绩,哈那哈提与一直在背后支持他的团队,以及各相关方面,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决赛结束后,哈那哈提在上海“大本营”的负责人——圣巴(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卫峰,讲述了这枚亚冬会金牌背后的故事。

自律和热爱成为秘诀

“第一次见到哈那哈提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到他和其他速度滑冰选手有些不一样,他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气质特别好,对于那片冰面,也有着特别的执着,冲过终点后还会不停回头看向场地。”顾卫峰清楚地记得与新科亚冬会冠军初见时的场景,凭借上海大力支持社会办训的优势,他在去年把这个特别的新疆小伙子带到了上海。“哈那哈提能取得这个成绩,应该说是水到渠成,是长期努力训练换来的回报。”顾卫峰感慨:“他的成功秘诀,就是自律和热爱。”



成功者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除了比赛气质,还不满26岁的哈那哈提,也会展现出“个性化”的一面。当许多队友都把进入更高级别的队伍作为目标时,他说得最多的,是想成为职业的速度滑冰选手,到世界各地与最高水平的俱乐部和对手一较高下。为了实现这个听起来有些“另类”的目标,他做到了许多同龄选手都难以做到的自律。顾卫峰透露,队里的教练从来都不用担心哈那哈提的训练态度和质量,他说:“有很多次,都是他自己先提出对训练的成绩不太满意,感觉还差点,然后请教练帮忙重新开始,他对于速度滑冰的执着和热爱,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他在冰场上流下的汗水和伤痕,都成了通往最高领奖台的阶梯。”

除了训练和比赛,生活中的哈那哈提十分开朗,受到队友和教练的喜爱,他常说自己不仅仅把速度滑冰作为竞技项目,而是在其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每次训练基本都是面带笑容。哈那哈提对于与速度滑冰相关的一切也始终保持着好奇心。“我希望未来能够用自己的表现和成绩,影响更多年轻选手,让更多人参与到速度滑冰项目上。”出征前,哈那哈提曾定下这样的目标,如今,他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

科学和空间注入信心

与大多数运动员不同,哈那哈提是上海市体育局与社会联合办训结出的“硕果”。谈及取得成功的原因,顾卫峰特意提到了政策的科学性,这让办训单位获得了更多的、更灵活的发挥空间。



哈那哈提·木哈买提(右一)在比赛中

这次作为幕后英雄的哈那哈提团队,最早是做轮滑项目的圣巴俱乐部,后来借着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开始夏季运动、冬季运动两手抓。去年在市体育局的支持下,圣巴与上海速度滑冰队签约,成为优秀运动队的联办单位。“上海这座城市本身体育文化的底蕴比较浓,对运动选手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加上各方大力支持和流程上的相对简化,让社会办训在选材、培养和后续保障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哈那哈提能够在申城扎根,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顾卫峰记得,在哈那哈提外训备战亚冬会期间,各方都给予了相关团队很多支持,帮助他们扫除后顾之忧,全心全意为选手做好保障工作。“这次他在亚冬会上的成功,也给未来进一步加强社会办训注入了信心,在运动员选拔和培养方面也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相信社会办训的模式,会起到越来越好的效果。”他说道。

诚如顾卫峰所言,社会办训所结出的硕果,正在上海越来越多的队伍里展现。不论是网球、攀岩、滑板等夏季奥运项目,还是速度滑冰、花样滑冰、高山滑雪等雪上项目,都因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加入,释放出全新的活力。伴随着以哈那哈提为代表的冠军选手的涌现,相关模式的发展前景,更加值得期待,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中属于体育的活力和潜力,有望进一步彰显出来。

文:陆玮鑫

图:新华社、视觉中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