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

J·d·塞格林被称为“隐士奇才”,消极的回避这世界的一切,自然相较于韩寒他的做法较为睿智,最起码不会刮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人终究离不开社会,所以我佩服的是韩寒。敢吐真话的人难得,不是民族英雄也是个坦坦荡荡的真男人,周立波、崔永元这样的人都难得,也只有这些声音能为我们将涂抹的乱七八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原,予人明智:生而为人,有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我是清楚明白的活着的!



《麦》主人公霍尔顿不是叛逆,他是对成人世界虚伪狡诈的抗议。他不是社会容不下的异类,他只是想选择一种与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尽管是虚幻的,他为此撞得头破血流,可依旧童真般的希望生活在一片属于自己的麦田中。

韩寒《1988》主人公同样迷茫困顿,他们同样另眼看世界。妓女远比人们想象中的悲怆,她们的灵和肉都分裂了,没有自由人的意识,只有无休止的沉沦堕落。她们的骂名源于对道德伦理底线的捅破、法制观念的淡薄,可谁又想到她们的不归路源于家庭穷困的无奈选择,读书时被垃圾学生们骗取了情感与肉体。妓女是古老的职业,她的存在像是约定俗成的,同样的爱恨回荡。杜十娘、李香君、羊脂球、茶花女等等,谁又能否定她们灵魂的高度?



《麦》与《1998》更多传达出一种尊严。当一个人活着被学校视为异端,被家庭所忽视,被社会唾弃,他会以极端的方式来挽回自己的尊严,即使这种尊严扭曲了,即使以毁灭自己为代价。当一个女人逼到走投无路,内心的理智未泯灭时,她会报复,她会极端的残忍,对自己狠对别人更狠。她会选择女人最原始最实际的手段。

能把人性写到这一层面的作家多如牛毛,可能抛开这些,把这些悲剧性人物在不确定性因素中发挥至人性最光辉的瞬间凝固下来的就少了。霍尔顿选择留在妹妹身边陪伴成长,陆子野带着一个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孩子开着1988上路。



向所有维护人们最简单,也最尊贵人格的斗士们致敬!感谢他们还世界一份纯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