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10月14日在欧洲多国空域启动代号为"坚定正午-2024"的大规模核威慑演习,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在欧洲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核力量演练。此次演习调动13个成员国的军事力量,包括具备核打击能力的各型军用飞机60架和超过2000名军事人员。美国空军派出4架B-52H远程战略轰炸机,这些"同温层堡垒"具备远程核打击能力,航程可达16000公里,单机可携带核弹头20枚。
美军还部署12架F-35A第五代隐形战斗机,这种最新型战机采用先进的隐身技术和综合航电系统,具备优异的对地打击能力。英国皇家空军派出"台风"战斗机编队,法国空军出动"阵风"战机,德国空军则派出改进型F-15E战斗机。
这些欧洲盟国的44架战机均经过改装,具备核武器投送能力。北约军事指挥系统在演习期间全面启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空军指挥中心、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以及英国布莱兹诺顿皇家空军基地均投入战时状态。地面保障人员实施24小时轮班制度,确保演习各个阶段的顺利进行。
在为期两周的演习中,北约军事指挥部设计一套高难度的突防作战方案。根据战术设想,60架核心打击编队在数百架F-16、"台风"和"狂风"战斗机组成的空中掩护力量支援下,采用低空突防与高空突击相结合的战术,对设定目标实施打击。美军派出6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参与演习,这种电子对抗平台装备AN/ALQ-218电子情报接收机和AN/ALQ-227通信对抗系统,能够对敌方防空系统实施精确干扰。
演习显示,在强大的电子对抗环境下,防空系统的S-400远程防空导弹和"山毛榉"中程防空导弹的探测和制导能力均受到影响。当防空部队发射数百枚地空导弹进行拦截时,由于电磁环境被干扰,大量导弹偏离预定轨道,部分导弹甚至出现相互碰撞的情况。
面对这种局面,俄军指挥部启动战略核力量预警系统,将战备等级提升至最高水平。此次演习凸显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传统防空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弱点。
北约此次核威慑演习的背景复杂,体现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多重战略考量。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军事对峙升级。9月,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最新型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系统,并在克里米亚半岛增加图-22M3超音速轰炸机的部署数量。北约通过此次演习,展示其核力量的实战能力和部署灵活性,以回应俄罗斯的军事动作。
乌克兰获得英国"风暴之影"巡航导弹和法国"阿塔兰特"远程导弹系统后,若其对俄罗斯本土战略目标发起打击,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北约此次演习的科目设置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进行预案演练。美国借助演习契机,推动北约军事力量向俄罗斯边境地区前沿部署。
美军将在波兰东部格但斯克和什切青两个空军基地常态化部署F-35战斗机中队。美国还计划在波罗的海三国增设战术核武器储存设施,这种军事部署的调整反映北约强化东欧军事存在的战略意图。
联合国发表声明,指出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已处于冷战以来最危险时期,呼吁各方避免采取可能导致局势失控的军事行动。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国家发表联合声明,敦促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
中国表示,在核领域炫耀武力只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各方应共同维护战略稳定。面对北约的军事施压,俄罗斯做出回应。普京总统签署第714号总统令,要求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和北方舰队核潜艇部队提升战备级别,并授权在必要时采取相应军事措施。
俄罗斯国防部随后宣布,俄军将于近期组织"雷霆-2024"战略核力量演习,出动图-95MS战略轰炸机和"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展示俄军的核反击能力。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博弈已从常规领域转向核领域,这种态势不仅威胁欧洲安全,也给全球战略稳定蒙上阴影。
演习进行期间,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指出,北约此次核威慑演习展示军事实力,但也反映出美欧在核战略认知上的分歧。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更倾向于将核力量作为威慑手段,而美国则强调核力量的实战运用价值。这种战略认知的差异可能影响北约核力量的整体效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