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总理莫迪在议会演讲中,将矛头对准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称其无能导致印度在1962年对印自卫保卫战中遭遇“毁灭性失败”,并称这是印度“历史上最痛苦的一页”。莫迪痛批尼赫鲁的政策是“战略误判”,认为这场战败至今仍让印度“翻不了身”。
这不是莫迪首次抨击尼赫鲁,自2014年以来,便不断将尼赫鲁塑造为“国家耻辱的象征”,尼赫鲁屡屡成为印度转移矛盾的“替罪羊”。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当年在那几千米高原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1959年,印度越线建立据点,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尽管中国多次呼吁和平谈判,但印度总理尼赫鲁扬言“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并于1962年10月下令全面进攻中国领土。
1962年10月20日,面对印军炮火,中国边防部队终于发起自卫反击。东线战场,解放军以“拔点作战”清除印军据点;西线战场,西藏军区部队如尖刀般插入敌后,仅用一天便击溃印军主力。
老兵叶宏亮回忆:“总攻时,几十门火炮齐射,印军阵地瞬间成火海。冲锋号一响,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印军尸体遍地,活着的全逃了!”。解放军充分发挥高海拔作战经验,利用夜袭、迂回包抄等战术,打得印军措手不及。印军自称“精锐”的第7旅,仅7小时就被全歼,旅长达尔维准将狼狈被俘。
战前,印度自恃美苏支持,认为中国不敢开战。然而,印军多为雇佣兵,缺乏战斗意志;解放军则是为保家卫国而战,士气高昂。
数据显示,中国军队以阵亡722人、负伤1697人的代价,击毙印军4885人,俘虏3968人,缴获武器弹药不计其数。印军溃败之快震惊世界:士兵丢弃武器逃入深山,军官烧毁文件保命,甚至有部队成建制投降。一名印军战俘哀叹:“中国军人像雪崩一样压过来,我们连枪都来不及开!”
11月22日,中国单方面宣布停火,并将部队撤至1959年实际控制线后20公里,交还全部缴获物资和俘虏。这一举动彰显中国“自卫不扩张”的原则,更赢得国际社会尊重。
此战彻底粉碎印度“大国梦”,换来边境数十年和平。老兵叶宏亮感慨:“我们争的是国家尊严!今天解放军更强大,但和平不是靠退让换来的。”
62年过去,这场“高山上的闪电战”仍警示世人:中国领土一寸不让!正如毛主席所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和平需要实力捍卫,而中国军人用热血写就了这段铁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