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11日19时03分,总票房(含预售)突破90亿元——随着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持续刷新票房纪录,人们惊叹的不仅是视觉奇观,还有穿透银幕的声音力量。
从侗族大歌空灵吟唱到哪吒“烟熏嗓”嘶吼,从四川方言的诙谐演绎到蒙古非遗呼麦的碰撞,融入丰富本土民乐元素的“音效革命”,助力《哪吒2》打造一曲“听得懂的东方神话”。这也启发业内——在动画艺术的疆域里,声音从不是无足轻重的伴奏,而是讲好故事的另一双手和第二张脸。
“《哪吒》系列动画电影提供了示范,音效制作也能出圈出彩,并体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兼容并蓄,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张莹说。同时,她也坦言,整体来看,目前本土动画音效制作尚存在不足,比如有些团队的音效设计因制作周期、成本等原因,较多使用现成音效库,缺少创新和个性化定制音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音效与画面之间有时未能充分融合,导致整体效果“割裂”,影响观影的情感沉浸度。她表示,对配音配乐的认识不能停留在附属品,而是情感与角色的深度绑定,是影片传达感情、呈现世界观、文化输出的重要维度。当视、听相得益彰,为艺术终极表达“画龙点睛”,将大大提升作品感染力。
为角色注入气血灵魂
“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只要你死!”“小爷是魔,那又如何!”很多网友们惊奇发现,主角哪吒的配音居然是位小姐姐,配音演员吕艳婷用“人生最低声线”嘶吼至近乎失声,甚至有段时间每天喝中药保护嗓子。她以滚烫声线为魔童注入气血灵魂,“声带渡劫”式投入演绎,让哪吒的叛逆与脆弱得以真实传递。
声音创作需要强烈的主体意识,配音演员绝不是亦步亦趋的“口型匹配工具”,而是进阶为角色共创者。导演饺子亲自上阵为鼠老大献声,用夸张啜泣与抽搐声塑造出“被揍出鼻涕泡”的狼狈感。爱抠细节的他甚至描述“这种狼狈得带点四川火锅的麻辣哭腔”,将荒诞感与戏剧张力拉满。太乙真人的四川方言、申公豹的口吃设定,都增加了喜剧效果,让神仙接了地气。
“由于动画电影的视觉部分是非实拍的,声音创作充满了假定性,需要创作人员充分发挥想象力、调动共情力才能够带给观众以真实感。尤其是配音,在塑造角色个性、推动情节发展和加强情感表达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张莹以《哪吒2》为例谈到,配音演员贡献的不止是声音,而是完整的表演,通过极具张力的肢体动作、表情等具身表演,赋予了妖魔仙怪等角色以灵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角色充满记忆点。当配音不再追求字正腔圆的“安全区”,而是敢于用方言、气声、破音等非常规表达时,角色血肉日趋鲜活丰满。吕艳婷们用生理极限换来的声音破碎感,正是当代动画追求的真实性革命。
有专业人士感慨:配音制作是一条漫长而缜密的工序链,如果把影片比作一座巨塔,配音配乐就是特殊木材,原创团队的职责不只是准备材料,更要将它们嵌入最佳位置。动画电影的未来,或许正藏在这群打破常规的“配音魔法师”“声带炼金师”里——他们既是文化基因的传承者,也是想象边界的拓荒人。
重构东方听觉奇观
当八只唢呐吹响电影主旋律,网友们齐呼“DNA动了!”土拨鼠“魔性”干饭配乐以三弦、拇指琴、手鼓等中式乐器为主,甚至采用埙来模仿动物啼叫,达到“憨厚里带点狡黠呆萌”的效果,交织“正邪难辨”悬疑感。就连北海龙王的配乐都不乏颠覆,交响乐团奏响巴洛克赋格,旋律中暗藏二胡悲怆滑音,中西乐风擦出奇妙化学反应,让角色出场自带BGM。
如何使中国神话故事绽放出“五彩斑斓的白”,《哪吒2》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无论是声效团队用5年采集了铁链碰撞声、龙吟咆哮,甚至用AI模拟出龙宫熔岩的流动声,还是将唢呐、箫等传统乐器融入现代风格配乐,符合当代观众的艺术审美,这种“声效修罗场”式的精心打磨,让画面更具冲击力,也是情感传递的放大器。
不难发现,《哪吒2》音效实践是基于本土根脉的深度开采,多段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运用并非文化猎奇的装饰品,而是可持续开发的叙事富矿。比如,贵州侗族大歌非遗之声搬上银幕,以多声部复调模拟莲花盛开的动态奇幻美感,将自然之声与神话意境融合。“这是一段神秘而美妙的旋律,听入神了!”“哪吒以炽热的重生点燃命运,黔东南风格和鸣太棒了”……海外社交平台上,让观众惊艳的不仅是异域风情,更是中国动画对本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事实上,这也不是侗族大歌第一次与热门IP碰撞。2023年贵州舞乐蝉歌乐团就曾与热门游戏公司米哈游《崩坏:星穹铁道》合作发布《蝉喓歌》,让90后、00后玩家们直呼“酷炫”。这种创新并非简单堆砌传统符号,而是通过现代化改编拓展了民乐边界,创造出更具叙事张力的音乐语言,让侗族大歌保留“山林回响”基因的同时,焕发赛博质感。
《哪吒2》音效创作,打破了动画电影对西方交响乐的路径依赖,大胆构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共生,让动画音效从功能性氛围烘托,升级为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艺术表达。内蒙呼麦片段打开想象新维度,《哪吒2》原创音乐创作者杨芮与朱芸编透露,呼麦自带的“压迫感”配合天元鼎下沉画面,营造出“邪感与庄严”并存的低沉氛围,让影片视听极具穿透力与威慑度。
随着技术持续赋能创作边界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哪吒2》侗族大歌在海外引发惊叹,当方言台词音效成网络热梗,这不仅是声音艺术的胜利,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觉醒——真正的创新,或许正源于对传统的深情解构与重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