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刚开年

《哪吒之魔童闹海》就给大家来了一个大的亮相

高开疯走,一路飙升

收获大众满满的喜爱与热情

不光对饺子导演本人很感兴趣

对《哪吒2》的幕后制作也是十分好奇


就在2月10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幕后纪录片《不破不立》全平台上线。此纪录片时长约45分钟,揭秘了《哪吒2》的分镜、特效、动画制作、配音、音乐等制作细节,详细记录了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制作的全过程。

像申小豹家族的故事是怎么产生的?

影片中所出现的场景借鉴了哪些传统元素?

穿心咒语的灵感是来源于哪里?

哪吒撕裂的效果最终如何做到力学与美学的统一?

这些问题,在这部纪录片中都隐藏着答案。↓↓↓


接下来,我将《不破不立》记录片中的内容概括来说说,我们一起踮起脚尖触摸创作的天花板吧~

制作难度升级

相较于前作,《哪吒2》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显著的升级与改进。

首先,影片时长增加到了140多分钟,提供了更丰富的故事内容。其次,角色数量相比第一部翻了一倍,并且为了保证质量,《哪吒1》中的所有角色都进行了重新制作



场景数量也增加约140到150个,可想而知,概念图设计工程量也巨大。


说一说,特效部分,《哪吒2》中特效镜头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第一部电影中所有镜头的总和。单帧渲染时间需要超过20小时,而平均每个镜头的渲染时间达到了200小时以上,使得整体的制作难度较之前提升了四五倍之多。尽管如此,制作团队依然保持了与前作几乎相同的制作周期,可想而知制作团队的压力有多大!


海水倒流与天元鼎的设计

在《哪吒2》中,影片呈现了壮观的大规模海水倒流效果,



这种效果通过非常规的动力学方法来实现,并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分别进行模拟,每个区域独立制作,来确保在镜头中能够展现出宏伟的奇观感。


为了真实且震撼地表现出这种大规模的效果,团队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使得观众能深刻感受到其磅礴气势和真实性。

此外,关于天元鼎的设计,导演设定其宽度为三公里,而开海场景则大约是四到五公里宽,


怎么深度一点了解这个尺度呢?

可以将其与世界上最大的航母长度(约300米)作比较,动画中所展示的开海场面大约相当于十五个航母并排的宽度。



鼎内的风格与外部截然不同,从外部看,天元鼎显得庄重而充满仪式感,但一旦进入内部,则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邪恶氛围。内部设计主要围绕一个巨大的骷髅展开,它仿佛气泡翻滚的状态,营造出一种既诡异又动感的效果。



由于这个骷髅的面积非常大,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处理数量众多、难以计数的骷髅头时,机器非常的卡。但是尽管困难重重,团队依然一一破局。

龙宫与锁链

龙族在很早之前反抗过天界,四海龙王已经把海底瑶族团结在一起,但这个战役东海龙王必败的结局,为了保全龙族,被天庭招安,换来了却是他成了镇守整个海底、妖族的工具,整个龙族也被限定在龙宫的狭小的生存范围之内。

基于这一背景设定,影片中的龙宫有着独特的设计:真正的龙宫在外面,是一个非常繁华、但是已经没落的废墟。



龙宫大殿内部充满了各种象征性元素,如石头、柱子以及铁链等。而在其下一层则是被称为龙宫炼狱的地方,


龙宫炼狱,这里是妖兽们的居所,四周布满了如同蜂窝煤一般的岩浆洞穴。每一个海妖都在这些孔洞中生存,它们身上系着锁链,这些锁链最终都连接到定海神针上。



在处理铁链效果时,制作团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城墙上的每一处虚空裂口都悬挂着一组铁链,


许多角色被这些铁链束缚,角色活动时,铁链之间还会相互纠缠,这无疑增加了实现的难度。


由于铁链的一些物理状态在后续制作中非常难以处理,制作团队最初考虑将铁链设计为若隐若现的形式以简化工作流程。但是毫无疑问,被导演否决了~

于是制作团队开始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起初,团队尝试一根根摆放铁链,但效果显得不自然。为了达到乱中有序且富有美感的效果,按照传统物理方法行不通,加上紧张的制作周期,这无疑加大了难度。

最终,是这样解决的:首先完成场景的构建,然后使用特定工具将点连成曲线,再由曲线生成具体的铁链


为了避免单调,近景部分做了粗细变化,有的地方粗一些,有的则细一些,使得整体看起来疏密有致。这样,不同景别的前后层次都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粗细,就像头发丝一样在空中飘荡,既美观又自然。



申公豹与海妖

申公豹一家在这部影片中吸引了大量粉丝,观众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许多努力奋斗却不得志的普通打工人的影子。


实际上,在最初策划第二部时,饺子导演并未计划深入挖掘申公豹的故事。但是在第一部上映后,根据观众的反馈和建议,团队决定扩展申公豹的家庭故事线,由此诞生了申正道、申小豹等角色及其家族背景,进一步丰富了角色层次和故事内涵。




再来谈谈影片中海底那些形态各异的海妖们,用饺子导演的原话来说,设计的形象越有特点越好,越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因此负责海妖的形象设计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格外注意这一点,像他所设计的鲨鱼将领和一位章鱼将领,他们已经在海底被囚禁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所以在这些服饰的设计上,融入了大量的曲线元素,让他们的服装和铠甲的装饰细节上看起来破旧不堪。



此外,设计师还特别注意到了东西方美学差异,比如牙齿的表现形式,西方的设计中牙齿通常是向下且尖锐的,而在东方的传统雕塑和盔甲兽头上,牙齿则多为向外弯曲。所以他将自己的角色也设定为了外弯的牙齿。


这位设计师的灵感主要来源于他饲养的一些另类宠物,如蛇和蜥蜴等,这些生物的独特外观特征为他的设计提供了不少灵感。由此成功塑造了既具东方特色又充满个性魅力的海妖形象,使这些角色更加生动有趣。

捕妖队金色大树与藤条

在影片中,捕妖队像是一团团金色的火焰,分布在那棵巨大的金色大树的枝干上,他们与哪吒和敖丙的激烈战斗场面让人印象深刻。当时就在想这工程量巨大啊!如何实现这一效果的呢?

导演希望这棵树看起来像真实的树木那样自然,而不是像火焰燃烧的效果。因此,团队参考了成都市的市树—银杏树,来进行设计。

首先,资产组负责构建出树的基本造型,然后动画团队根据这个造型进行还原。实际上,这棵巨树是依附在一个直径三公里的天元鼎上的,其规模之大,以至于一个人站在上面几乎看不见。


对于捕妖队的场景,最复杂的镜头包含了多达两亿个角色模型,这些小人整齐地排列成方阵。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团队给这些小人加上防护罩,并将球体压扁处理,底部进行虚化,同时增加了反射层和菲涅耳边光等细节,最终在屏幕上呈现出逼真的视觉效果。


再来看看藤条的设计与制作:

藤条在影片中既是动画元素也是场景的一部分,需要具备一定的形式美感,并且要表现出一种有机生长的过程。


仅仅依靠特效来制作这种动态效果是难以精确控制的,因此,动画团队首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根藤条的美感、结构和节奏。当这些细节都做到位之后,特效团队才会介入,进行必要的替换和增强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既保证了藤条动态的自然流畅,又增强了整体视觉效果的真实感和细腻度。


精心设计的战斗美学与动画表演

在《哪吒2》中,超过一半的内容涉及战斗场景,包括空战、水下和海中的激烈对决。为了展现这些战斗的复杂性,即便是五分钟的打戏片段,也花了长达六个月的时间。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如哪吒代表火、敖丙象征冰、仙翁体现木、申公豹与申正道则掌控电。为了让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角色饱满,他们的战斗方式也各具特色:哪吒采用了类似鬼脚七和巴西战舞的风格,敖丙则运用了太极和咏春的技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敖顺与敖丙在天元鼎内的那场打斗,无论是在镜头调度还是招式设‍计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制作团队不仅需要确保每一个动作都能流畅地衔接,使得整个打斗场面看起来既美观又不失真实感,而且由于缺乏直接的参考,很多创意都需要依靠想象力去实现,并通过实际演绎来沟通和调整细节。

在动画表演方面,饺子导演亲自上阵,每一个角色都有他的痕迹,





他注重每一个细微之处,即使是每一次眨眼的表情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结果,以求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经典场面穿心咒

《哪吒2》项目规模庞大,环节间的紧密配合也是面临的难点之一。传统工作流程中,场景、道具等各自独立进行,但在《哪吒2》中,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需要在多个环节间反复调整和协调。例如,有些镜头需要强化特效,而另一些则需弱化特效,这要求各个环节之间高度协同。

像剔骨血肉是一个经典的桥段,导演饺子尝试在《哪吒2》中还原出来,并且能够做到艺术化的处理,让它尽量赋予新时代的一些时代精神。

为了实现导演对穿心咒效果的要求——从心脏内部向外生长并延伸,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第一眼有种很强的疼痛感。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创意和技术探索,很难想象灵感来源于防盗玻璃上的碎片,这些碎片通过光线的折射和反射闪闪发光,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哪吒被穿心咒撕裂的场景设计需要解决多个复杂问题:如何表现撕裂的过程、撕裂的具体形态是什么样的、节奏如何把握,以及每个裂口都需要具备独特的造型感,同时避免显得过于血腥。此外,这一场景还包含多种元素,如肉块、布料和头发等,在拉扯过程中这些元素会互相粘连,必须清晰地展示出撕裂的痕迹。




最初,团队尝试通过常规特效手段来实现这一效果,但很快发现这种方法存在局限性。尽管他们提交了多个版本,但由于软件限制,始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按照传统力学方法进行撕碎处理虽然可行,但很难满足导演对美感的要求。经过两三个月的努力,常规特效方法依然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最终,美术、动画、特效和材质团队决定通力合作,重新审视整个过程并进行试验。他们从头开始,仔细调整每一个细节,来确保最终效果既能达到导演的艺术要求,又能符合物理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团队设计了哪吒被撕裂后的内部效果:体内呈现出类似钢水或岩浆的流体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层烟雾脱尾,来增强视觉冲击力。为了实现这一复杂的效果,六百块碎肉每一块都进行了单独切割处理。


切割完成后,再根据镜头的具体节奏,逐一拼合这些碎片。每个碎片都沿着特定的轨道进行精细调整,确保其动作流畅且自然。



最后的汇聚镜头采用的方案是人手k,再加上特效辅助。


音乐制作

在《哪吒2》中,世界观得到了极大的扩展,配乐也相应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主旋律使用了八只唢呐,并结合了西方乐团和民乐团的合作演奏,为不同角色甚至重要道具(如鼎)都赋予了独特的音乐主题。鼎作为具有邪性概念的元素,其出现时伴随着一种庄严而带有宗教色彩的音乐,增强了场景的氛围感。‍

整部电影的配乐充满了民族特色,尤其是在表现宝莲盛开这一场景时,采用了中国少数民族最原生态的声音,特别邀请了侗族合唱团进行多声部演唱和录制,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正如饺子导演所强调的,《哪吒2》是一部具有东方色彩和神话感的动画电影,与西方史诗风格区分开来。因此,在旋律构建和乐器选择上,团队特别注重融入东方元素和色彩,如琵琶、唢呐、笛子和箫等传统乐器的使用,使得影片不仅在视觉上充满东方韵味,在听觉体验上也同样引人入胜。

以上就是《不破不立》纪录片中记录的部分内容!

看得出来,从编写剧本到角色配音,从艺术指导到影片剪辑,从音乐创作到后勤支持,每一个环节,大家都默默的坚守着阵地,为了心中的热爱、打破偏见而努力着。

无论是谁,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匠人精神”。脚踏实地的努力和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将这部电影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最后说一句:哪吒,你真的就该火!!原以后所有的国漫都按照这个水准来~国漫崛起!

end

“肝”一把!万一成了呢,名利双收!

《哪吒2》美术设计稿!

《哪吒2》票房涨速忒快!饺子导演手速赶不上啊!56张亲笔手绘图都在这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