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薛应军

责编|郭新磊

正文共3723个字,预计阅读需11分钟▼

“岁月无情。600多年来,长城城砖见证了金戈铁马的战争场景、经历了战火洗礼,目睹了一个个小家庭的甜蜜静好、‘长城脚下的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一些村民的搬离而落寞地散落在角落里,甚至流失、毁损。太可惜了!”谈及助力长城城砖踏上“回家”之路的初衷,2024年2月以来一直致力于运用法治方式推动长城保护的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赵建国,情绪有些激动。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1984年,首都一些单位发起“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保护长城的热情。2024年适值该活动开展40周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24年初部署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平谷区检察院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履职,督促有关行政机关建章立制,合力推动长城城砖移交、长城保护等工作,从事检察公益诉讼工作8年的赵建国有幸参与其中。

“最后一次机会”

“小时候,我总爬山、爬长城。”在平谷区金海湖镇将军关村人岳莹眼里,长城上的气味,每一天、每一段都略有差异。如6月的栗花气味从清冽变得温润,花椒芽鲜嫩辛麻可入菜。像岳莹一样的将军关村大多数人都是在长城的陪伴下成长的。但2024年2月,赵建国和同事在将军关村看到:有的村民将长城墙体当作圈舍的一部分围起来养鸡鸭,自来水管横穿城墙地基,一根民用高压电线杆刺眼地扎进“长城身体”,曾经见证战士慷慨就义、众生生老病死的长城城砖破败、凌乱地散落着……

“如果不能让长城城砖很好地回归本体、本位,何谈保护好长城,传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时隔半年有余,再回忆初见残破、随意被丢弃的长城城砖,赵建国眉头紧锁。

经过走访,赵建国和同事得知,位于平谷金海湖镇将军关村内的将军关,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是明代长城进入北京段东端的第一座重要关口,现仅存关城东侧敌台遗址,也是平谷区唯一一处以砖作为墙体建筑材料的长城段。由于历史原因,将军关村大量民居建筑中存有长城建筑材料,很多民房墙基处有厚实的长城城砖。“部分民房其他材质的砖已风化脱落,但长城城砖依然坚固完整,一眼就可辨别出其‘与众不同’。”赵建国说。

“四五十年前,由于缺少建筑材料,有村民盖房用了长城城砖。”赵建国和同事历经3个月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将军关村开展新农村改造,村民“搬新上楼”,许多长城城砖被当作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处置。“2024年8月,13处利用长城城砖修建的老旧房屋被列入拆除计划,若再不有效收集、保护,就没有机会了。这是长城城砖‘回家’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初解历史遗留难题

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这让赵建国和同事备受鼓舞。但长城城砖能否依法纳入保护、纳入保护后收回的长城城砖如何处理等问题仍让他们困惑。赵建国和同事查阅大量法律法规发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及《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利用长城建筑材料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被拆除后,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将长城建筑材料无偿移交当地的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依据上述规定,赵建国和同事决定迅速从聚焦主责主业做起。2024年5月29日,平谷区检察院分别对相关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调查。通过走访调研、联动履职、现场踏查、咨询专家等,平谷区检察院查明,除将军关村历史上存在村民占用长城建筑材料修建住房等民用建筑、部分民房被拆除后长城建筑材料未无偿移交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外,位于平谷区与天津市蓟州区、河北省兴隆县交界处的红石门长城段1号敌台,长城保护范围内存在以铁丝拉线搭建临时遮阳设施售卖点、向攀爬游玩人员售卖饮料等行为。影响长城环境和历史风貌,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但1号敌台“一脚踏三省”查处难度大。

“虽然1号敌台‘一脚踏三省’治理难度大,但这是当下正在发生的破坏行为,必须立即阻止。”赵建国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长城,2024年8月8日,平谷区检察院分别向有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托京津冀联合执法机制,与毗邻各方有关单位共同解决影响三省交界处长城段保护的违法行为管辖问题;落实建筑材料移交法律法规要求,完善制度机制,解决属于国家所有的长城建筑材料移交等问题。

为了推动1号敌台“一脚踏三省”违法问题有效解决,检察建议制发6天后的2024年8月14日,平谷区检察院牵头组织平谷区、蓟州区及有关行政机关等六家单位召开现场会,建议尽快激活《京津冀长城联合巡查执法协议书》机制,落实三省交界处长城“整体保护、分段管理”工作要求,并邀请北京市人大代表、平谷区人大代表现场见证。活动当天,京津冀三地联合以分水岭原则划界进行现场执法,督促当事人整改,1号敌台很快恢复原貌。

但如何甄别长城城砖、长城城砖收回后该如何处理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赵建国等人。

合力助长城城砖“回家”

“我从小就在长城脚下长大。家里老人说,我们村的人是当年驻守长城的后代,所以我对长城有一种莫名的感情。”2019年,平谷区文旅局建立长城保护员队伍,家住金海湖镇红石门村的老李听说后,第一个报了名,希望能为维护好长城、守护好家乡瑰宝尽一份力。

今年50多岁的将军关村村民老吴自称也是当年驻守长城者的后代。2024年9月,属地政府、村“两委”加强普法宣传,通过与村民签订倡议书、承诺书等形式,鼓励村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房屋拆迁翻修、厕所改造等拆下来的疑似长城城砖自愿上交。老吴听到消息后,主动将他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翻修老房子拆下来留存的疑似整块长城城砖交回,共30余块。

“长城是我们的执念!我们对它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感。”53岁的老蔡得知党委政府鼓励交回长城城砖,和家人商量后拆掉他家旱厕挡墙上的疑似长城城砖部分,交出完整疑似长城城砖十几块。

2024年8月12日上午,1车160块、2车220块、3车23块;8月14日上午,4车120块、5车230块;8月15日上午,6车220块,下午,7车280块、8车110块……这是将军关村“回收村民老房子城砖记录本”上记录的放置于该村“老大队院里”的疑似长城城砖数据。

赵建国介绍,平谷区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提出“应收尽收、应交尽交、能移即移、流转有序、管理有责”五项工作原则后,经联合行政机关、属地政府、村“两委”做工作,许多村民主动上交了房前屋后、家里闲置的疑似长城城砖。

这些长城城砖回收后如何处理?平谷区检察院推动有关单位制定《平谷区流散长城建筑材料征集、管理及使用办法》《平谷区将军关长城建筑材料回收及移交工作方案》,对长城建筑材料的范围、征集、存放、管理、使用、活化利用等进行明确规定。这是平谷区继2004年率先在全国县域颁布专项管理办法《平谷区长城保护管理规定》后的又一重要举措。

“长城城砖回收后,我们联合行政机关组织长城保护专家对其进行专业鉴别。”赵建国介绍,经专业鉴别为长城城砖的,按照后续可利用和不可利用分类存放。“经过多次组织长城保护专家、长城保护员等专业人士研讨,专家建议,整块或半块以上的,可考虑后续用于长城修缮;其他的,可考虑活化利用,如建立村史馆或长城驿站举办展览,或做成微雕等文创产品,用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赵建国说。

2024年10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长城城砖鉴别活动在平谷区举行,来自检察机关、文旅部门、金海湖镇政府的代表及6名长城保护员,现场见证长城保护专家、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尚珩带队对平谷区、金海湖镇政府组织前期收集的1000余块疑似长城城砖进行鉴别。经过长城保护专家鉴别,平谷区已获得整块长城城砖270余块,半块以上长城城砖950余块。另据统计,仍在用的36处房屋中存在疑似长城城砖7600余块,均登记在册。

“一批跨越历史和空间的‘旅客’即将踏上归家旅程,为此奔走的所有人,包括我们检察人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村民等都是这趟归家之旅的服务人员、保障人员。”赵建国在办案日志上深情地写道:“过去,长城作为军事设施,曾抵御入侵、守护家园;长城城砖曾被用于修建房屋,为人民群众提供‘家’的归属。如今,受长城保护的人民群众反过来守护长城,让长城城砖再次回到它们原来的‘家’。无情的长城城砖,在有情的人世间走一回,也会生情吧!”

在人世间走过这一回,长城城砖是否会生情,不得而知。但大学毕业在外工作几年的“90后”岳莹回到将军关村成了一名长城保护员。“近几年,我才真正感受到这里的美。”岳莹负责巡护平谷长城24-33号敌台,关注长城本体变化,还会抽时间给游人讲将军关的故事。

刚过去的2024年,检察机关的“长城保护公益行动”在平谷区收获满满:不但促进乡亲们自愿自发交回许多长城城砖、拆掉长城墙体边的圈舍,还推动有关部门对横穿城墙地基的自来水管、扎进“长城身体”的电线杆等组织专家研讨,并列入了下一步修缮计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