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在平潭这片热土上,能有这样的成果。”近日,谈起扎根平潭两年多来的收获,福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陈祥松这样说道。

作为陈祥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多年来,陈祥松已取得8项发明专利,发表7篇论文。近期,他带领团队设计制作出以平潭海泥为原料的壳丘头陶瓷茶具。


陈祥松正在进行作品创作

“我们烧制出许多形态的壳丘头陶瓷茶具,这些陶瓷作品结合平潭壳丘头文化,陶器表面的纹路参考壳丘头出土的器物纹路。壳丘头出土的器物由碎片拼接而成,因此我们也用白泥的方式展现拼接,用平潭的海泥为原料制成茶陶。”陈祥松说。

2022年,在朋友的引荐下,在南平从事建盏制作已有成绩的陈祥松来到平潭,专注于发扬海陶文化。

如何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陶艺品?这是陈祥松一直思考的问题。一次在参观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时,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出土的文物深深吸引了他的目光。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出土的文物中有鱼鳞纹、海浪纹。于是,陈祥松决定以壳丘头遗址群内出土的陶器为灵感,结合自身所长,设计出壳丘头的陶瓷茶具。

陈祥松深入壳丘头遗址群了解壳丘头文化背景及出土的器物等情况,观察考古学者复原的陶瓷形状和纹路,不断学习和创作。他希望能以此传承壳丘头文化,丰富海陶的文化内涵,激活当地文化基因,让更多人了解壳丘头文化。


在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内,陈祥松观看展品寻找创作灵感

“平潭的海泥是制作陶器非常好的原料,于是我们以此为原料,模仿出土文物的纹路加以创造,开发文创产品,同时兼顾实用性,制成茶陶,融通茶和陶两大产业,让陶艺更好地走向市场。”陈祥松说。


南岛语族元素的作品展示

苏平文化站工作人员施友兴擅长书法,在陶瓷和雕塑领域具备专业实力,是陈祥松在平潭发展重要的事业伙伴。“平潭需要他这样的手艺人。”施友兴说,他们经常互相学习,一起思考怎么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文创产品。


陈祥松(右)和施友兴(左)一起创作南岛语族元素的工艺品

蓝眼泪是平潭独特的自然景象,受到游客喜爱。陈祥松利用自己研发的紫金油滴建盏烧制技艺,将蓝眼泪奇观定格在陶器上。他创作的蓝眼泪束口建盏陶体光润晶莹,由海泥加建盏二者相结合而成,底色是蓝色,有白色斑点和鳞片纹路。目前,蓝眼泪束口建盏作品被福州市长乐区博物馆永久收藏。

“很多陶土原料是单一的,但是烧制技艺可以是多样的。我们以平潭蓝眼泪为创作灵感,将大自然奇观借助烧制技艺展现出来,以茶具的形式走向市场,更好地推广平潭特色,也表达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尊重,得到了很好的反响。”陈祥松坚信,艺术的多元生长与商业良性融合,将赋予作品更强大的发展生命力,未来他将持续创新输出,创作出富有特色的产品。


作品融入了“蓝眼泪”元素

“技能大师工作室未来的发展,会更多地融入平潭元素,创作出更多具有平潭特色的陶瓷艺术品,传承发扬壳丘头文化,助力平潭文创产业及旅游市场发展。”陈祥松正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行。(文/林海艳 图/江信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