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从青岛大学毕业至今已有整整一年的时间了,然而在这一年里,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她都未能成功上岸。看到她屡次受挫,我出于关心和对她未来的考虑,建议她不妨去考教师编制。可没想到,她听到我的建议后,立刻情绪激动地列举了五个理由,坚决表示当老师不好。
首先,她提及工资待遇过低。她说,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才仅仅三四千块钱。这点钱在如今的社会中能干什么呢?随便找个工厂打工,哪怕是没有太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一个月都能拿到五六千的工资。就拿她的同学来说,毕业后进了工厂,虽然工作环境可能相对艰苦,但工资确实比当老师高不少。
其次,她觉得当老师太憋屈了。她说现在的学生不好管理,有的学生不听话,甚至还会欺负老师。而家长方面,更是过分,一旦出了点问题,就敢讹诈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却没有人给老师撑腰,老师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所有的委屈和压力。就像前段时间网上报道的那个案例,一位老师因为批评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结果被家长投诉到学校,老师不仅受到了学校的批评,还得向家长赔礼道歉。
再者,她认为老师的社会地位低。虽说老师是教书育人,从事着神圣的工作,但说到底,是国家给发工资,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教孩子,更不是你一个人教到底。在她看来,老师就只是个流水线上的工人,说白了,就是个“百无一用是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代的文人墨客虽备受尊敬,但在现实生活中,老师的地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然后,她抱怨寒暑假根本没法休息。在很多人眼中,寒暑假是老师的福利,可她却不这么认为。她说,寒暑假期间,各种值班、培训、学生安全检查、作业批改等工作没完没了,还不如不放假。比如去年暑假,她的一位当老师的朋友,整个假期都在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几乎没有时间放松和休息。
最后,她强调工作强度大。别以为老师的工作就是简单地上课、批作业、管学生,实际上从早上七点一直到晚上五点半,各种琐碎的事儿堆积如山:管理学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参加各种会议,有时一天要开好几个会,传达各种政策和要求;陪餐要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和秩序;跟校车要确保学生上下学的安全;监考要维持考场秩序;阅卷要认真细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这一系列的工作让老师忙得焦头烂额。
对于这件事大家议论纷纷:
“假期正好严寒和酷暑天天躺家里睡大觉都一天开着资难道不香吗?”
“教师职业不易,但稳定、有寒暑假,还有五险一金,侄女是不是只看到了辛苦?”
“教师乃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其路虽不易,却乃忠义之举。若侄女无心,便随她去吧,不必强求。”
这实际上毫无疑问地暴露了教师职业背后所隐藏的诸多艰辛,其中尤为突出的便是收入水平偏低这一关键问题。一直以来,我们所处的社会舆论环境中,总是充斥着对教师职业的种种赞誉之词,纷纷强调教师职业的优越性。然而,事实是否真如舆论所宣扬的那般美好呢?只要人们愿意进行深入的思考,就必然能够对此形成清晰的认识。除非是那些对教育领域根本毫不关注、漠不关心的人,才可能始终对此毫无察觉。
就侄女所经历的这件事而言,确实需要我们从个体差异的角度去进行审视和分析。当老师的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那种日复一日的忙碌与付出,从清晨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到夜幕降临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其间所承受的压力和劳累绝非一般人能够轻易想象。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作为支撑,确实很难在这个岗位上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人们对于教师往往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却容易忽视他们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这种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进一步加剧了教师职业的压力。比如,家长们期望教师能够给予孩子全方位的关怀和教育,却很少去思考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
总之,对于是否选择从事教师职业,确实应当因人而异,充分考虑个人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而非仅仅被舆论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