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缅文媒体报道,泰缅边境重镇妙瓦底市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管控。作为电信诈骗团伙的主要藏身地,这座边境城市正受到泰国政府和缅甸军方的双重严格限制,特别是在能源供应方面


泰国切断对缅甸5地的电力供应

2月10日,泰国拉差玛努特别任务部队联合达府能源局、达府行政机构、美塞警察局及相关政府部门,前往达府美塞县的燃油加油站进行检查,并向经营者宣传《1999年燃油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此次检查涉及3个加油站。

有关部门强调,达府边境地区的加油站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1999年燃油管理法》,并按政府指示执行相关规定。特别强调,不得允许顾客囤积燃油,例如将燃油存放在大号油桶或塑料加仑桶中。



据当地居民透露,目前妙瓦底市区仅剩一家Petro Seven加油站在限量供应燃料,其他加油站均已关闭。大量车辆不得不越境前往泰国湄索市加油。黑市上汽油价格已飙升至每升4万缅币,而仰光的正常价格仅为3200缅币。湄索一升汽油价格飙升至15000缅币(约合31.41元人民币),是缅甸正常油价的3倍以上。

这场荒诞的“加油马拉松”,源于泰国政府为打击帕亚松如镇(俗称“三尊佛”地区)的网络诈骗犯罪。然而,这场以正义为名的行动,却意外演变成一场边境民生危机,甚至让泰国赚得盆满钵满。


泰缅边境的加油站

帕亚松如镇是缅甸东部克伦邦的边境城镇,长期被诟病为东南亚电诈和网络赌博的“法外之地”。泰国政府为切断犯罪集团的运营命脉,对该地区实施能源封锁,禁止燃油和电力供应跨境流入。然而,这一“精准打击”却严重误伤平民。

当地居民称,断电导致医院无法运转、学校停课,食品因冷藏设备瘫痪而腐败;燃油断供则让农业机械停摆、运输业崩溃。一名经营米店的商人向媒体控诉:“犯罪集团或许有办法走私资源,但我们普通人只能等死。”

与帕亚松如镇一河之隔的泰国湄索,成为这场危机中的最大赢家。缅甸民众涌入泰国边境加油站,日均车流量激增300%,排队队伍绵延数公里。泰国加油站借机提价,柴油价格从每升30泰铢(约0.8美元)涨至45泰铢(约1.2美元),但仍远低于缅甸黑市价格。



湄索某加油站员工透露:“过去每天销售2万升油,现在超过6万升。”泰国海关数据显示,边境燃油走私查处量同比增加470%,更多燃油通过灰色渠道回流缅甸。讽刺的是,国政府打击电诈的举措,客观上为边境贸易创造了暴利空间。

这场闹剧的现实是,尽管军方部队和警察部队禁止平民运输燃油,但克伦边防军(BGF)、DKBA和克伦民族联盟/克伦民族解放军和平委员会(KNU/KNLA-PC)等组织运输的燃油却未被扣押或处罚。“KK园区”正是在克伦边防军的势力范围,后者为其提供庇护。也就是说,电诈园区一点影响都没有……


妙瓦底镇

更值得警惕的是利益链的重构。部分泰国商人通过“特许经营”向缅甸输送燃油,从中收取高额佣金;缅甸地方武装则借机控制黑市燃油分配权,进一步巩固自身势力。打击犯罪的行动,反而滋养了新的灰色经济。

联合国人权事务专员办事处呼吁泰国重新评估封锁政策,建议“建立人道走廊”。但泰国副总理阿努廷强硬回应:“不能因少数人受苦就纵容犯罪集团。”这种立场引发争议——以全体平民为代价的“集体惩罚”,是否符合国际法准则?


2月8日,瓦底市当地居民集会抗议三断措施

当泰国的加油站因缅甸人的绝望而日进斗金,当电诈集团通过黑市高价购油继续运作,这场反诈行动已背离初衷。

真正的解决方案需要跨国协作:建立情报共享机制、切断犯罪资金链、提供替代生计方案。打击犯罪与保护民生本不该是对立选题,否则所谓“正义”,不过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权力游戏。

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