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区域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愈发激烈,开放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商丘,这座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的城市,围绕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的发展目标,正在下一盘开放发展的大棋。


图源:魏文慧

今年的商丘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东西南北海”全方位开放格局。这不是简单的方位罗列,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通过全方位的开放,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国内统一大市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是一座城市的开放雄心。

“东西南北海”全方位开放格局,是商丘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
向东,商丘的目标是长三角。不仅是承接产业转移,更要成为长三角产业升级的“中原窗口”,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向西,商丘瞄准的是郑州都市圈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借助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对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向南,商丘的目光投向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招商引资,更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中原纽带”,和豫皖苏毗邻地区协同发展。
向北,商丘的思路是深化豫鲁毗邻地区协同联动、对接京津冀地区。商丘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的雄商高铁会让商丘向北之路愈发宽广。
向海,商丘的目标是海上丝绸之路。商丘正在谋划推动沱浍河航运二期和商丘港建设,待全部通航后,将与淮河、京杭大运河、长江连通起来,真正实现通江达海。通过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城市,开拓海外市场,力争让更多的“商丘制造”走向世界。
这种全方位开放,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承接产业转移,而是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协同推进;不是简单的借力发展,而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


图源:魏文慧

城市开放,就是在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朋友多了路好走,城市也一样。合作伙伴多了,发展机会就多了。向东,向西,向南,向北,向海,商丘的每一步,都是中国内陆城市的开放发展的探索之路。

商丘交通区位优越,如何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东西南北海”全方位开放格局,将会将商丘开放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将加快融入国家战略的步伐。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商丘可以借势而上,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为商丘向西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通过对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商丘可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商丘向北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深化豫鲁毗邻地区协同联动,商丘可以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商丘向东开放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商丘可以引进更多新兴产业,提升城市能级。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商丘向南开放提供了难得机遇。通过推进豫皖苏毗邻地区交流合作,商丘可以对接珠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拓展开放空间。
将提升商丘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全方位开放,商丘可以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商丘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及产业基础,外抓招商、内抓培育,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形成了“一县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壮大了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1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了“中国冷谷”“中国钢卷尺之城”“中国钻石之都”“中国鞋都”等品牌。
开放发展将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推动超硬材料向装备制造、半导体行业扩展,制冷装备向冷链物流领域延伸,化工材料向精细化工跃升,服装鞋帽向材料拓展,食品加工向大规模高附加值发展,医药中间体向原创药提升,小商品制造向自主品牌转化,商丘的各个产业链群会持续壮大。
将提升商丘城市竞争力。通过全方位开放,商丘可以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早上在商丘喝胡辣汤,中午可以在杭州喝龙井茶”“中午在商丘逛古城,晚上可以到西安逛大唐不夜城”,商丘的高铁、高速公路让商丘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也让商丘这座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图源:崔坤

商丘“东西南北海”的全方位开放,可以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竞争力。具体而言,通过对接国家战略,商丘可以提升城市战略地位;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商丘可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商丘可以提升城市人才竞争力;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商丘可以提升城市吸引力。

商丘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座现代之城,既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也拥有面向世界的宽广视野。做好“东西南北海”全方位开放文章,我们坐拥天时地利人和,上下齐心,必当大有作为。

要用好枢纽优势。商丘是国家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城市、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为开放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加快构建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形成大产业正当其时。

要提升枢纽能级,强化“通道+枢纽+网络”有机衔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产城”一体发展,努力以枢纽带物流、以物流带产业、以产业带城市。
要壮大枢纽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做强平台经济,发展一批全国领军型、特色标杆型、新兴成长型物流企业,培育更多竞争力强的运输链、物流链和供应链主体,着力打造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
要打造好开放平台。2023年2月,省委、省政府批复设立了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加快打造我省东部战略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商贸物流等产业集群。我们要将豫商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对外开放的“名片”,让其成为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增长极。
要实施区域开放协同发展行动,强化交通对接、产业链接、功能衔接,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毗邻地区合作样板区、对外开放先行区。
同时,做大做强商丘、民权保税物流中心,拓展“保税区+内陆港”功能,为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要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兴业。
坚持“寻标、对标、竞标、创标”,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推进12345热线服务与政务服务高效协同,持续落实问题首接负责制,加快政务服务“掌上办”“免证办”“跨域办”。
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推行工程领域招投标“评定分离”。提升“万人助万企”服务专业化水平,推动各类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加大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力度,全力助企稳企强企。
要强化法治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让政府更有为、市场更有效,让各类经营主体在商丘拥有“如鱼得水”的获得感、“如沐春风”的礼遇感、“如鸟归巢”的归属感。


图源:新华社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内陆城市正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乘风破浪,深度融入全国、全球市场;不断织密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成为支撑开放的坚实骨架,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正在不断突破局限,成为开放新高地。

商丘这座曾经以“商”闻名的古城,正在乘势而上书写新的开放传奇。

来源:商丘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