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假期,安徽的交通枢纽再次成为焦点:全省高速公路出入口总流量3829.56万辆次,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1702.5万人次,合肥机场保障航班2330架次……

与以往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紧张氛围不同,今年安徽省不少旅客发现,购买春运火车票变得轻松了很多,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安徽省交通基础设施的进步,也反映了近年来安徽省在出行消费领域的逐步变革。

运力提升,购票不再“靠运气”

过去,春运火车票需要靠“抢”是很多数人的共同记忆。临近春节,人们早早就要准备购买回家的车票,甚至在线上进行“抢票”,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最终买不到。但这种情况在今年的春运有了明显改观。

“过去春节买票回家就像打仗一样,甚至排队一晚上才能买到一张火车票或者汽车票。”合肥市民张先生回忆道,“这几年明显不一样了,提前几天在12306上订票,基本都能买到合适的车次和座位。”张先生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春运期间能够顺利、便捷地买到车票,轻松踏上回家的旅途。

近年来,安徽省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入,高铁网络不断加密。截至2024年底,安徽省铁路运营里程5737公里,高铁运营里程2773公里。其中,合肥地区日均到发旅客27.79万人次,同比增长24.8%,较2019年增长10.3%,单日最多达到39.14万人次。阜阳、芜湖、蚌埠、黄山等重点铁路客站旅客到发量合计1170万人次,昌景黄高铁祁门东站、黟县南站春运期间共到发旅客12.56万人次,合安高铁发送旅客31.65万人次,同比增长34.2%。

2025年春节假期8天里,安徽省铁路枢纽为本地旅客顺畅出行也提供了有力支持。自1月5日全国铁路实施2025年第一季度列车运行图以来,安徽省多地铁路都增强了运力。宣绩高铁增加18对动车组列车;合肥南-合肥G8341/0、G8343/6次环线高铁列车首次开行,在省内停靠8座城市,有效助力省内城市间区域融合。此外,部分人流输出城市也提供各项措施保障顺畅出行。作为劳务输出大市,阜阳客流高峰集中在节后返程阶段,为应对大客流,阜阳西站在2月3日至2月7日实行24小时运营模式 ,并在进站口设置爱心、急客通道,强化路地协作联动,做好客运信息互通和交通接驳安排,确保旅客顺利踏上返程之路;为满足旅客春运期间出行需求,淮南铁路增开旅客列车50列,长途以杭州、上海、西安、宁波等方向为主,中短途以郑州、阜阳、合肥、亳州、宣城等方向为主。运力的大幅提升,从根本上缓解了春运期间的购票压力。

出行方式多元化,消费选择更丰富

除了车票不再难买,出行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也居民带来了新的消费选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预算和需求,更灵活地选择出行方式,例如自驾或乘坐航班。

2024年,安徽省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5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大关、达到6153公里,其中新增一级公路里程484公里,一级公路里程达7582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48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1.4万公里、改造危桥274座,实现库内安防设施隐患存量清零;安徽正式进入“县城通”时代……高速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力,为自驾返乡和出游提供了便利条件。“现在的高速出行多方便啊,我基本每年春节都是开车回家。“居住在合肥市包河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不用花时间买票排队等车,也不用拖着行李到处跑,时间上也更宽裕自由。”

航空方面,截至2月10日,合肥机场春运期间已累计保障航班起降达8419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110万人次。据了解,春运前期,从腊月十六开始,合肥机场日起降航班数量便迅速攀升至310架次左右。此后直至腊月二十八,日均起降航班始终稳定保持在300架次以上的高位。节后,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九,航班起降架次稳步增长,正月初四之后持续稳定在日均300架次,正月初八更是达到318架次的峰值。与往年春运出港客流明显多于进港客流的情况有所不同,2025年合肥机场春运期间的进出港客流两旺。“探亲流”“务工流”“学生流”“旅游流”相互交织,节前节后进出港客流均保持高位,彰显了合肥日益强大的吸引力。国内航班的加密与国际航班的逐步恢复,增涨了旅客出行的意愿,为春运假期出行带来了更多选择。

如今,春运车票不再“一票难求”,出行方式也逐渐多元化,这一系列变化成为了安徽省经济发展领域的部分缩影。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人员物资的流动,出行方式的选择和消费升级也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在满足基本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开始更加注重出行的品质和体验。同时,人们出行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也进一步促进了安徽省交通设施的持续发展升级。(记者 章沁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