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管千家沸此宵
花灯十里正迢迢
今天是正月十五
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元宵节
“元宵节”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正月乃元月,古人又把夜称为“宵”,并且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人们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乙巳蛇年的元宵节却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在今晚21点53分,月亮将达到最圆的时刻。快喊上亲朋好友一起赏月吧!
除了赏月,今天还有哪些习俗呢?
1
吃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当时,民间开始流行一种新奇食品,即“浮元子”,也就是后来的元宵。人们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吃元宵,象征着阖家团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不断传承和发展,逐渐成为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传统内容。
2
赏花灯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俗称“灯节”。隋代时,隋炀帝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盛大的灯会。唐代时,灯会发展为热闹的灯市。宋代时,元宵节更为热闹,几乎成了居民们的狂欢节,街头巷尾,灯火辉煌,歌舞百戏,人声鼎沸。如今,灯会仍是元宵节中最热闹的一个活动。
3
耍龙灯、舞狮子
“耍龙灯”也称“舞龙”,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因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舞龙”寓意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民间狮舞的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古人将狮子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它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盼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4
猜灯谜
元宵节“猜灯谜”这一活动最早出现在宋代。人们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其他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小编也准备了几个跟农业有关的灯谜,一起来猜猜看吧!
一个黄妈妈,
生性手段辣。
越老越厉害,
小孩最怕她。
(打一植物)
点我试试看~
春穿绿衣秋黄袍,
头儿弯弯垂珠宝。
从幼到老难离水,
不洗澡来只泡澡。
(打一农作物)
点我试试看~
水稻
半截白,半截青。
半截实来半截空。
半截长在地面上,
半截长在土当中。
(打一蔬菜)
点我试试看~
叫瓜不是瓜,
爱在土里爬。
煮熟甜又面,
孩子爱吃它。
(打一农作物)
点我试试看~
红薯
编辑 | 薛加怡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宋锦峰
来源 |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科普信息